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多;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有限等劳动力市场结构特点,决定了目前我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惟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的培训模式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感谢信     
武秀波 《小读者》2013,(10):61-62
“要学会感谢。”这是兰帕德总结的在加拿大生存的秘笈。 刚来加拿大时,和很多华人一样,兰帕德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奈之下,跑到大学里拿学位。三十好几的人,靠政府的助学金过日子。还好,在国内曾是英语教师的妻子,在饭店端起了盘子,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相似文献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在技工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工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有个人、企业和政府,由于专业化技能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以及给技能所有者带来的负心理收益,个人缺乏对学习技能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企业之间在技工培训投资方面博弈的结果是都不培训员工。技工培训投资方面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解决技工短缺问题,克服市场失灵,必须由政府出面,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保证个人和企业技工培训投资的人力资本收益。  相似文献   
4.
武秀波 《职教论坛》2007,(5S):38-38
武秀波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9期撰文指出。技工短缺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有教育体制、经济发展程度、传统观念、工资制度等原因。作者认为.企业是否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要服从企业的利润目标.工人是否愿意学习和教授技能也要服从工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的就业制度成为影响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技能人才培训的市场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工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有个人、企业和政府,由于专业化技能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以及社会职业给技工带来的负心理收益,个人缺乏对学习技能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企业之间在技工培训投资方面的博弈,使企业无法保证培训投资的收益。这样在技工培训投资方面,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因此,解决技工短缺问题必须由政府投资,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保证个人和企业技工培训投资的人力资本收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这种风险主要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的风险、运动员人力资本自身特殊性所造成的风险以及体育运动本身的自然风险。为确保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健全体育保险体系、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对运动员进行人力资本更新等措施来降低运动员人力资本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导致技工培训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绝大多数是处于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我国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企业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唯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的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培训模式都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否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要服从企业的利润目标,工人是否愿意学习和教授技能也要服从工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的就业制度成为影响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就业制度涉及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而内部劳动力市场由于其具有的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报酬后置的特征,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收益目标。若改革中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企业和工人培训收益机制被破坏,造成技工短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挥其在技工培训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企业生态伦理是近年来研究企业文化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企业文化"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通过对企业生态伦理意识及企业与生态文化结合意义的剖析,在企业文化构建中旨在树立企业的正确生态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