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一、“左撇子”选手建树可观在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指双手、双脚的大球)中,假如能灵活地采用左右侧进攻(兼防守),更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屡建奇功。如排坛宿将邓若增能左右手扣球;女排巾帼孙晋芳,虽是杰出的二传手,但在打“两下球”时以左手攻击,常常获得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系体操专修课教学对象的技术现状、学习态度进行了分析,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打破模式、以难带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届学生70%左右通过和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  相似文献   
3.
体操专修课教学中,应对口头表达技能的训练提出特殊的要求。通过提问、模拟试教、课堂试教等方法,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翻开我国的历史或笔记小说,往往记载着不少英雄豪杰、骚人墨客或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事迹;论武艺可左右开弓、百步穿杨,论文才又能双手作书,一挥而就。在历代体育史料中,也记载着一些以左手见长的“怪杰”,在竞技场上奋战扬威,争魁夺标;某些“单手”项目中超群绝伦者,更是不乏其人。这些往往是人们向往羡慕的“超人”。而这种“超人”的技艺之所以会令人叹为观止,固然与其本人的天赋及后天的训练有关;但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二、“左右开弓”者及“左撇子”在竞技场上的功效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演进发展,并且早已进入“右手世界”。左手的一切,似乎已退居第二位,因而左手的作用,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于是在竞技场上,以左手见长的“特殊”人物、为数  相似文献   
5.
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与选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市48名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8~14岁)进行了问卷测试,发现其气质类型的分布趋势为:粘液质兼型人数最多(36人),多血质兼型其次(29人),纯单一气质类型的人数甚少。从理论分析及众多教练员的经验都说明,这两种气质类型与体操运动的内在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认为可以将其作为体操运动员选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结合身体素质进行进攻与防守训练连续不断地传球比赛已被广大运动员所普遍采用,但穿插快速突破的练习却往往被忽略。我们最基本的进攻方式是快速突破,每天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练习。我们在设有对方阻挡的情况下,去寻找每次机会进行突破。“机会”也就意味着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恰好的进攻时机。并采用有利的阵式——三打二、四打二、四打三或五打四。目的是训练我们的队员快速转换的应变能力。我们的训练方法如下。训练开始,运动员成一排站好(图1)。进攻队员采用三打二阵式向“主队”进攻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影响称为逆向迁移。两者都有正负之分。凡是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它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反之,则叫负迁移,不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由于体操动作技能结构复杂,难新动作层出不穷,故学习中存在着多种迁移。认识、研究、掌握体操动作技能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方法 (一)对一九八二年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参加双杠比赛的五十六名运动员的自选动作全部摸底,并做以记录(无规定动作)。 (二)现场观察:记载动作完成情况,最后得分以及三种比赛的成绩变化,尤其对参加全能决赛的17名运动员(一名弃权)以及参加单项决赛的8名运动员的动作,做了重点观察研究。 (三)将所得有关资料制成表格,对比分析,找出共同特点及较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举重是体育院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类项目的运动员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该项成绩,我们对现行的考试进行了探讨.一、关于改革举重考试的一些想法目前,体育院系的举重考试,一般由所举重量、技术评定和理论测验三方面内容组成,大体做法是将三部分内容的原始数据按一定的比例折成分数,其总和即为某个学生举重考核的成绩.在此我们仅就所举重量一项的评分作一些初步探讨.据了解,有的院系把学生实际举起的重量定为成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有的参照或沿用国际举重规则中的级别划分,或自定体重级别进行考试,我们也觉得欠妥.国际举重规则中之所以按体重划分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