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高考体育考试的价值思辨1.高考体育考试能否增强学生体质有研究表明,从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身体素质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这两个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呈现明显的倒"V"型,从初一到初三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最快的阶段,而从高一开始直至高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又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初中由于体育中考的存  相似文献   
2.
毽球运动在高等学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毽球功能和高校开设毽球课可行性以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开设毽球选项课及课外毽球活动的必要性以及开展毽球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毽球运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毽球运动包括了花毽运动和网毽运动,花毽运动蕴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网毽运动则蕴含西方现代竞技运动文化;毽球运动具有教育、健身、心理健康、城市文化、经济等价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各级毽球运动社会团体和广大毽民是毽球运动传承的主体;毽球运动主要通过公园社区、学校、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传播;毽球运动的大发展大繁荣要以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和国际化为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中和大学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意愿实施专项化教学,使得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学习不再是“蜻蜓点水式”浅尝即止的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身体机能,而且还要提高学生对该项目裁判能力。学生对某运动项目裁判能力的高低反映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决定学生对项目体育素养的高低。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都忽视了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缺少这方面系统的、深入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从而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连所学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都不懂。基本违例、犯规的手势不会识别.不能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条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和增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体质建设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事高校体育以来,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学校体育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虽然是大学生,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很多基本的身体练习都做得不好.开设的体育选项课里,虽说是选项,但你会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没特长可言,连基本的技术都要从头学起,作为教师实在觉得无奈,也引发了对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良业 《体育师友》2010,33(5):46-47
如果学校体育无法抑制学生体质下降和提高学生的体质,那么学校体育就有愧于学校教育,有愧于党和国家对其的期待,学校体育就有辱使命。学校体育连最根本的目标都无法实现,拷问学校体育还有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必要吗?  相似文献   
9.
<正>竞赛教学法是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中及大学体育选项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内的竞赛与课外的竞赛虽然表现形式一样,但目的却截然不同,课外竞赛大多以取胜、娱乐、交流为目的,以官方竞赛规则为准。课堂内的竞赛活动作为一种教法而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毽球选项课运用竞赛教学法时,为了提高竞赛教学的有效性、适用性,为了引导学生技战术的发展,有必要在正式的官方毽球竞赛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制定出与学生技战术水平相适应的"新规则",这是保证教学比赛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引导学生技战术的定向发展,实现相应的技战术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基于上述分析,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毽球选项课竞赛教学法运用的规则调适策略,以便为同行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下称《标准》)的规定:"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标准〉实施办法》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