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研究发现,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会少,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导致了继续教育效果低.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农村民办园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教学日志、园园合作等方式提升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它是培养儿童问题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怎样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正式幼儿教育方面而相对忽略了非正式幼儿教育,但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非正式幼儿教育应是幼儿教育的一种主流模式。所谓非正式幼儿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就非正式幼儿教育的概念、特征、意义及非正式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四个方面对非正式幼儿教育作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非正式幼儿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要求道德教育应是一种"成人"的教育。[1]"成人"强调儿童不但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物",还是一个社会化的"社会物"。人的自然性强调人需要一定的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人的社会性则强调人应寻求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因此,儿童的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让儿童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儿童在"此岸"世界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儿童道德教育的本末倒置道德教育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的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不可或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儿童是什么?"的认识也不一样,体现出儿童观的历史性,儿童观的历史性要求我们在认识儿童时应该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虽然关于儿童的认识千差万别,人们对本质的认识都为"儿童是人"。本文拟以阿米尔汗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为例,从倡导自由、差异、多元等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期对儿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课程开发主要采用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为了了解幼儿园课程开发中两种模式的使用情况,研究者在贵州范围内随机选取了209所幼儿园通过开放式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发现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由于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及教育智慧不足,导致幼儿教师对课程开发模式的不了解及错误理解,并从准幼儿教师及在职幼儿教师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一要通过故事启发幼儿的认知;二要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三要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幼儿的抑制能力;四要通过榜样法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儿童概念划分标准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儿童生命教育涵义理解的不同,但总的来说人们对儿童“生命教育”概念的核心的理解是相差无几的,正如《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生命教育涵义的陈述中所认为的那样,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针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渗透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也给传统教育评价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基于后现代主义倡导反思和批判,反对单一思维和提倡多元化视角,强调不确定性和尊重差异,推崇对话与交流的理论取向,为审视和反思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窥探幼儿园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的.我国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渗透在各种科目之中.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其间渗透了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感恩教育、品德教育、挫折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