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对律诗的格律,人们虽有不少论述,但多是以定型后的律诗作为解剖对象,从横的方面对其格律的诸种内容逐项加以介绍和分析.本文拟换一新角度,专从纵的方面对律诗中对仗与声律这两个主要格律的发展定型过程,作一概要论述.一对仗亦谓之对偶、排偶,或称作骈俪、丽辞.它是将性质和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并列起来,表示相关或相反的意义,以形成对称整齐之美的一种修辞方法.艺术上的很多现象都是由自然出现而逐渐变成有意人为的,对仗也不例外.对仗由  相似文献   
2.
孔子认为文艺有感发、认识、教育、讽刺、实用、修身等社会作用,而他所说的“温柔敦厚”是对人而言,并非对“诗教”本身而言。孔子关于文艺社会作用的思想,开创了我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既讲“再现”、又讲“表现”,而又以“表现”为主的民族传统,揭示了阶级社会中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普遍规律。但是,由于他过分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因而相对来说,忽视了文艺的审美作用和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杜牧是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拟从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对杜牧的诗作一粗浅的论述。杜牧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中晚唐的藩镇割据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唐玄宗李隆基酿成安史之乱,经肃宗、代宗两朝的讨伐,叛乱虽然被平息,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在肃宗时形成,至代宗朝已经固定。杜牧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藩镇割据的中期,其间唐王朝和藩镇有过几次大的战争,如宪宗元和年间平蜀刘辟、吴李錡、成德王承宗、淮蔡吴元济、淄青李师道;文宗大和年间平沧州李同捷;武宗会昌年间平泽、潞刘稹等。这几次战争,虽然唐王朝取得了胜利,但在整个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斗争中,中央政权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游记》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中,肯定与否定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研究者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引用鲁迅关于《西游记》的一些论述,作为自己的论据。那么,鲁迅到底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他是如何全面论述《西游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把《西游记》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佛教居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大规模翻译佛经,对许多著名高僧给以礼遇,有种种佞佛举动。在佛教居先之同时,武则天又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之所以主张佛教居先,一是为了表示对李唐王朝的彻底否定,二是为了对佛教徒在以周代唐过程中的功绩表示回报,三是与武则天个人的佛教信仰及身世经历有关。给道教以合法地位,则是由宗教的性质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作用所决定的。唐中宗重新即位伊始,虽曾倡言中兴,有意抬高道教的地位,但不久又改变初衷,继承武则天宗教政策。中宗在佛教居先政策的同时,也给道教以合法地位,让它与佛教共存,则是由唐代君主(武则天除外)都攀附道祖老子为其始祖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在萧梁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中,除了刘勰《文心雕龙》所代表的比较折衷公允的文学观外,还有以裴子野为代表的偏于保守和以萧纲为代表的偏于激进的两种针锋相对的文学观。本文拟对裴子野的文学观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杜牧七言绝句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晚唐的多事之秋.当时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藩镇跋扈,朋党倾轧,边患迭起,国力日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刚直有奇节"而又"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新唐书·本传》)的杜牧,在他的诗歌中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中晚唐社会的各种重大政治问题,表达了自己经邦济世、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加之他的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遂使他成为照耀晚唐诗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一瓢诗话》赞许杜牧是"晚唐翘楚",又说他有些诗"直造老杜门墙";《石  相似文献   
8.
宋诗三论     
对于宋诗,历来即多贬抑之辞,迄明清之际,名声更为狼籍,以至于“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于唾骂”。(叶燮《凉诗》)那么,宋诗的“弊端”究在何处?总括起来,无非三条:一曰“以文为诗”;二曰“以议论为诗”;三曰“以才学为诗”。其实,这三条不但不能把宋诗一笔抹倒,反而使我们看出这正是宋诗在表现手法上对唐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诗歌发展的道途上所开辟的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