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书法欣赏与美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书法欣赏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在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象,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因此,书法欣赏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反映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的产生、延续、发展、变化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其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水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变化积淀而成,并相沿成习。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文化的背景、因素和成因,我们才能够真正解释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各种外来思想、价值观、道德理念等文化元素的进入,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也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主要是日益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我们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艺术的有机构成,西方人体绘画艺术的艺术理念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先验主义模仿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模仿论,主张人体艺术的主观表现或客观再现,这两种倾向交替更迭,因时代的变迁而产生风格的差异,由此演化出跌宕多姿的西方人体绘画艺术的造型美。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必然带来相邻民族之间在文化交流中审美的互相渗透。作为外显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虽然承袭了传统特点,但不可避免地在互渗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甚至独具特色、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6.
江南名邑宜兴在晚明到清初涌现了很多词曲名家,曾形成著名的阳羡词派,而其曲家群体虽未成派,亦颇具规模和影响。该曲家群体不乏吴炳、万树等优秀代表,且具有鲜明而稳固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至今依然保留了蒙古袍的高领、右衽等传统服饰元素。这种"遗传密码"深植于兴蒙乡蒙古族的意识中,寄寓着乡民们对北方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表现在服饰上,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特殊的视觉形象及其审美样式反映着对幸福的追求,这种追求是非常渴望和强烈的,但又是非常直接的、毫不掩饰的。其热烈的情感、张扬的生命激情,熔铸着他们对美执着的追求,显示着蒙古族人民顽强拼搏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曲”与“直”是中国书法理论当中的重要对偶范畴。在书法艺术中 ,曲不离直 ,直不离曲是运笔作书的重要原则。“曲”与“直”相辅相成 ,它既是运笔技巧之一 ,也是书艺的一种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