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观察青年男性在湿热环境运动中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核心温度(Tc)、额温(Tf)的变化,探讨并建立青年男性湿热环境运动中Tc的预测公式。方法: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1名,在温度36.0 °C、相对湿度60.0%的环境下完成运动平板实验,初始以40%~50%VO2max的强度(≈6.4 km/h的速度)运动20 min,而后增加强度至60%VO2max左右的强度(≈9.6 km/h的速度)运动至力竭。在运动过程中实时监测受试者的HR、HRV、Tc、Tf,并在运动前后对受试者的体重进行测量。结果:受试者在运动29.7±3.8 min后达到力竭,力竭时刻HR达到201±10 beats/min; Tc达到39.1±0.3 °C;Tf到达39.6±0.7 °C;体重丢失达到590±512 g。运动过程中HR、Tc、Tf显著升高(P<0.05),HRV的时域指标STD、RMSSD、RRindex显著下降(P<0.05)。经回归分析显示,HR为良好的Tc预测指标,预测公式为Tc =39.17-0.02HR-4HR2(r2=0.969;P=0.001)或Tc =0.02HR+34.66(r2=0.977;P=0.000 6)。此外,还发现HR是预测5 min后Tf值的良好指标(r2=0.974;P=0.006)。结论:青年男性在湿热环境下进行先低等强度后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可以运用HR对机体的Tc进行预测,以预防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究湿热环境力竭运动后的脑电活动变化特点及导致其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7名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在温度36.0 ℃,相对湿度60.0%的环境下以60%VO2max强度运动至力竭。运动中监测受试者的心率(HR)、核心温度(Tc)和额温(Tf),运动前后测量受试者的体重与脑电(EEG)。结果:受试者运动(29.88±4.06) min后力竭,力竭时刻的HR达(200.94±9.76) 次/min,Tc和Tf分别上升至(39.14±0.32)℃和(39.64±0.71)℃,体重丢失(623.53±536.81)g。运动后脑电波功率谱能量(SP)与运动前相比总体升高,右侧脑区升高区域多于左侧。α与β波频段内的α2与β2波的SP显著升高脑区多于α1与β1波。唤醒水平(α/β)主要在左侧脑区显著下降(P<0.05)。α波相对能量(α/(α+β))在F3、F7、T3区显著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躯体指标与脑电活动在多个脑区呈中度相关(r是0.48~0.74)。结论:湿热环境力竭运动后机体脑电活动整体升高,右侧脑区α2与β2波是潜在的运动性疲劳和运动热疾病的预测指标,机体疲劳是脑电活动与躯体指标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