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铁军  胡良虎  彭官成 《教师》2012,(27):115-115
一、基础教育现状呼唤校本研修当今社会上不良胍气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思想的侵蚀和价值观及道德的负面影响层Ⅲ不穷。从教师的培养管理现状看,一些学校往往采用利益驱使和行政手段实施教师管理。但是学校不是工厂企业,有其传承文化及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利益和行政手段并非唯一良方。  相似文献   
2.
深度结合和依托芜湖繁昌窑历史地位和特色文化资源,分析芜湖陶瓷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的优势与前景,通过理清芜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体制、机制、政策、资源、资本、技术、市场、创新等相关要素的关系,提出定位精准、切合实际、思略清晰、措施有力的芜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发展模式的方案,为创新打造文化特色鲜明、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带动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芜湖繁昌窑陶瓷文化创意新业态提供有效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3.
1.运用多媒体,强化语言听说训练。借助音响媒体,进行课文朗读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给学生以感性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往往对听说训练造成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吴冠中先生,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画家,一位充满浪漫激情而又富有哲人般思想气质的艺术大师。前不久,他与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一起倡导“艺术与科学”,共同探索艺术与科学玄妙莫测变象万生的超常节律,全心演绎艺术与科学的整合交融,灵动不息,实可谓是旗帜鲜明,独树一帜。一时间,吴老成了国内外倍受关注的焦点。但是鲜花与掌声并没有淹没吴老那颗质朴而又具有奉献精神的平常心,他没有因此而忘却那些急需哺育和关怀的艺术青年。  相似文献   
5.
远古神话是上古先民处于懵懂状态中的产物,亦是人类的启蒙文学,其开启了文学纪元的辉煌之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从神话女性这一独特视角去探讨其对古代戏曲小说女性形象的感召度和影响力,进而揭示其深度关联。  相似文献   
6.
周民(当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十一五”以来,我们正确分析现状,立足市情决策,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旌,逐年到位”的思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实验室面貌、实验仪器种类和设施配备有了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7.
功能设计是所有建筑形式最根本性的设计,江南古桥作为江南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功能设计尤为显著。江南古代桥梁设计师和建筑师以江南地域环境背景为基础,充分运用聪明才智,完美的呈现出江南古桥功能设计的本土化,体现出江南古桥功能设计中独有的江南化特征和元素。此种功能设计的本土化主要从其使用功能、装饰功能和文化功能3个层面系统地加以诠释,折射出江南古人独到且多样的本土桥梁设计精髓、智慧和光芒。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的学习品质。然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教育界总被提起,但目前实质性的应用却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9.
周民(当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十一五"以来,我们正确分析现状,立足市情决策,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到位"的思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实验室面貌、实验仪器种类和设施配备有了明显改观.今后全市装备工作的思路与重点是:紧密配合国家、省、市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和教育装备达标工程,坚持"巩固成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均衡发展"的装备原则,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以体、音、美、劳、图书、电教以及理科成套实验仪器设施在内的条件装备补充和以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视听设备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浅论中国隐逸文化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源远流长而又牵涉颇广。本文不专论隐士其人,而把隐逸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将社会的宏观和士大夫心理的微观相结合,找出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文化。隐逸文化的形成有着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古代士大夫阶层中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风貌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