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严复与袁世凯关系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严复和袁世凯的关系,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严复和袁世凯交往的二十多年,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坛风云的起伏,严袁之间的友谊和纷争,深刻反映了那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透视出严复的政治追求及其对袁世凯的整体认识。严复倾心袁世凯,既是个人好恶,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2.
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同治十四年(1875年),经上海出洋局考试合格的120名幼童,分四批逐年先后告别祖国,远渡重洋,奔赴美国留学。 当年幼童之一的温秉忠(宋庆龄姐妹的姨丈)回忆说:“最后的一天──他们的船驶到旧金山大桥下,旧金山给幼童们初次的印象,在以后很长的岁月中,他们仍生动地记忆着。许多轮船穿梭行驶,并排停泊。鳞次栉比的的整洁民房,树荫草地中的大厦,市区蜂窝似的商场。”幼童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身着锦缎长袍马褂,脚蹬厚底布鞋,头戴瓜皮帽,脑后拖着一条油黑发亮的长辫子,知书达礼的中国幼…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启蒙。这集中表现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理论传播和具体实践。所谓“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再具体地解释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属于人民;二是国家由人民来管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对这两个重要问题首次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才能使“国家属于人民”,怎样才能实现“由人民来管理国家”。这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民”的新思考,提出要将奴隶式的“臣民”转化成主人式的“国民”;对“国”的新构想,呼吁要将专制集权式的“皇权”转变为民主参政式的“共和”。这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国人主要关注欧美,很少研究日本。但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迅速出现了介绍和研究日本的热潮。梁启超正是顺应这种潮流,开始评论日本的成败得失,指明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向日本学习,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日本观。梁启超的日本观一是反映时代呼声,代表群体走向;二是善于从世界的角度和中日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具体观点是,日本之所以强盛在于坚持变法维新、创造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重视教育。这种看法深刻准确,一直为后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一生,酷爱史学,于史学成就亦最大。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旧史学向近代的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化的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厉抨击旧史学;努力介绍西方的新史学,并写出了一批崭新的史学论著,在近代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等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传统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一向把史学研究和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亡。求强求富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只有史学才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欧美之所以强大,史学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近代所以落伍,史学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 ,而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应从课堂教学开始。那么 ,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面向全体这一方针呢 ?下面是我的一点粗浅的体会。1 精心设计问题 ,让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教师在上课前 ,要对班内学生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在常规数学课的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章通过列举多媒体应用的情景与优点,较详细地阐述了多媒体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特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高素质全面的建设人才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年的金秋时节.纽约气候宜人.风光无限。我来到已经走过250年漫长岁月的哥伦比亚大学.不禁心情激动.感慨万千。两个半世纪以来.哥大作为一所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学.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有众多的海外各国留学生在此读书深造。近百年来活跃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学术界的那些举足轻重的文化名人.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不在少数。随口数来.即有胡适、冯友兰、张伯苓、蒋梦麟、蒋廷黻、陶行知、陈鹤琴、顾维钧、宋子文、徐志摩等.不下几十位:如果再加上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如今,到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更多。漫步在哥大古典而又现代的校园.不时会迎来华族学子自豪而又惬意的笑脸。可以讲.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学的一部分.中国社会文化与哥伦比亚大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10.
侯德榜,字致本,福建闽侯人,1913年由清华学堂赴美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1917年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后入柏拉图学院学习制革,获制革化学师文凭。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工程,1921年获化学工程哲学博士学位,即回国任职。8年的留美生涯,对侯德榜一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最突出的是养成了一种科学精神和对化学的特殊爱好。他在求学过程中,注重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