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希特勒对苏政策是他侵略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他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外交策略。文章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出发,对二战前希特勒对苏政策的形成与特点进行了探析,试图挖掘纳粹德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其军备重整和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1949~1962年的苏中苏印关系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究其根本原因,随着中苏同盟在亚洲合作的失败,苏联势必寻求一个既能替代中国以确保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又可抵制中国的亚洲大国,印度无疑成为苏联的最佳选择,而中印边界冲突正好为苏联亲印抑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中苏关系中一个敏感而尖锐的课题。可以说,中苏同盟因意识形态的同一性而建立,也因意识形态的背离而分裂。因此,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研究中苏关系的时异势迁,沧海桑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把1949~1958这十年间的中苏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试图揭示中苏关系在这短短十年内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中苏档案的不断解密和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学界对中苏冲突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其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战略、两国领导人的个性冲突、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分歧、危机意识、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对其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第二次台海危机、核援问题、中印边界冲突、军援问题、经援问题和苏联专家事件等问题的研究上。综观相关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新解档案资料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辅料;研究视闽逐步扩大,但政治关系仍是学者研究的核心命题;研究视角更为新颖,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跨学科研究不足、比较研究有待发展、诸多问题的诠释仍待档案文献的逐步解密和研究氛围的进一步舒缓。  相似文献   
5.
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导致中苏交恶,是因为苏联的这一提议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则显武断。本文认为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巨大歧异,是造成这一事件及其恶果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歧异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此类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苏关系短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究其实,中苏两国在革命与战争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尤其是两国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分道扬镳,是两国同盟关系迅速破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济南惨案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革命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发生碰撞的产物。它对中国内政外交的走向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逐渐对其投以关注,时至今日已硕果累累。从始至今,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论述、对日交涉、战略决策、"济案"影响以及部分个案问题的考证上。综观相关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国际化史料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辅料;研究视域逐步扩大,研究视角更加新颖;实证研究仍是其研究的主要方法。同时存在如下不足:比较研究有待发展;拓展性研究有待加强;跨学科研究尤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苏俄两次对华宣言诞生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和国际帝国主义疯狂干涉时期。因此,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苏俄对华政策的根本性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苏俄希望借此来改善苏中两国关系,尽可能地建立军事同盟,以此来打破协约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得到中国的有力支持,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赢得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结束后,"扶蒋反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理念。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国既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左右中国时局,也不能像援助西欧那样竭尽所能。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失去民心的客观事实,以及中美两国辽阔的中间地带和苏联的潜在威胁,都不能不使美国在对华问题上保持谨慎与克制。这种态度决定了美国对蒋的援助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它的政策和援助随着时局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之初,革命政权亟需巩固、国民经济有待恢复,国家统一仍在进行之中,朝鲜战争却悄然而至。在"联合国军"的打击下,北朝鲜政权面临生存危险。尽管新中国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出兵援朝,然而出兵朝鲜却"意外地"实现了其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