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道德自律论对“人是目的”的坚执仅限于被救助对象 ,忽视了德行主体作为目的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使得基于“意志自律”理念的道德建设传统路径固有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难以有效消解。“意志他律”与“人是目的”统一性的一面 ,决定了只有把其与“意志自律”统一起来 ,从而克服其各自对“人是目的”充分实现的片面意义 ,并以二者这种统一为根据 ,实现道德建设路径整合性和社会化创新 ,道德建设绩效才能得到普遍有效的根本提升  相似文献   
2.
道德冷漠感与制度性道德关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道德冷漠感是社会转型期过渡性道德危机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普遍反映形式。消解这种道德危机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看,人们目前对这些措施的开掘和运用,主要是从压力型制度层面进行的。由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律性过程,故道德冷漠感的有效消解,除其他方面的工作外,必须着重从本文所主张的救助型制度层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发展实践的感性认识,与关于该实践的理性认识,构成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双重解释":前一重解释孕生、支撑后一重解释,后一重解释批判地塑造、提升前一重解释,共同为大众解放发展实践提供支援系统.这双重解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整内涵是由"大众塑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塑造"这样的双维取向前后衔接、循环互动所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人生存安全问题似乎只呈现为人感性生理生命的安全问题,其实还存在着非感性的思想安全问题。它涉及思想是否存在根本性威胁、灾难和风险,从而是否能存续发展的问题。它具体表现为:思想是否正确认识和顺应了生活法则,是否具有真理性;思想是否能引导人创造条件,运用生活法则实现和支撑人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其核心和关键在于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统一、归宿于真理。思想对信念的直接依赖性,决定了思想安全直接有效的基础,只能是人关于认识、顺应和创造条件运用生活法则,是作为人健康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的信念。当代思想安全的基础必须由传统的知识论取向转换为信念论取向。  相似文献   
5.
哲学现实性有直接性和间接性两种形态。区分和认识哲学现实性的这两种形态,既是把哲学现实性同科学现实性区分开来,避免哲学现实性科学化、庸俗化的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哲学现实性的实现条件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讲到社会结构和德行这两种社会调适资源的配置,人们向来普遍确信,德行在这种配置中所占比重愈大,人践履的德行责任愈深广,从而德行愈密集、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就愈高。然而,这两种社会调适资源各自的特性,特别是德行对人的解放和发展所具有的两难功能,决定了二者尽管在社会调适中都不可或缺,但前者毕竟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性。因此,无论是从社会调适绩效最大化角度看,还是从以人为本取向的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实现角度看,都要求在有效发挥社会结构主导性调适作用的前提下,使德行所承载的调适责任由无限转向有限,并通过与其功能限度的统一而合理化。不过,德行调适责任的这种合理化,不但不意味着要降低德行主体性,而且还以德行主体性的最大限度孕育和发挥为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迄今仍普遍存在着的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农经济格局,未能得到根本的突破和提升.这种经济格局,无法适应社会化、市场化、高技术化、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深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只有对上述经济格局进行整合提升,使其转变为以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等为内容的社会化形态,农村经济发展才有出路.农村经济社会化整合提升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导性力量,则是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8.
文化不是实体,而是产生于实践中的社会属性。在实践活动中,文化将要渗透、贯注于其中和正在渗透、贯注于其中的实体对象为文化受体。文化和文化受体以实践为中介建立起对象性关系,并在实践力量的驱动下展开双向互动,最终融合在一起,共同转化、升华为文化性存在。文化附着、渗透、存在于这种文化性存在中。文化、文化受体、文化性存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9.
麦金太尔对"休谟问题",进而对情感主义德性观的有效终结,把现代德性准则从相对主义绝境中拯救了出来,使其普遍有效性成为可能.但其德性观的现代性的贫困,又决定了他关于现代德性准则的立足点和结构的理念,必须予以解构,并把这种立足点和结构分别重构为"生存的可持续性取向"和由生活的可持续性与提升性相统一、生活的分化与整合相统一、内在与外在利益相统一这样三个层面准则所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0.
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驾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品性 ,虽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道德基础 ,但其伦理性本质决定了它只构成对人遵守市场经济秩序的期待和要求 ,却不能化解以反秩序方式牟利的经济驱迫力。驾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进取创新品性 ,不但由于统一于人的价值这一最高的善而呈现为效理型新道德形态 ,并终结了道德被伦理化的历史 ,且由于是效率和利润的源泉 ,而能有效化解以反秩序方式牟利的经济驱迫力 ,并显著提高人遵守市场经济秩序的自觉性 ,从而构成该秩序的新型道德基础。驭物需要、社会认同与优势社会地位的需要对生理需要主导地位的形成 ,则是进取创新品性普遍生成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