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莉 《软科学》2010,24(10)
构建了多层次的农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分析框架,通过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分析方法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对系统的创新动力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构建以适应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多层次的产权体系,较好地解决现行产权制度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英语阅读水平的大学生作为样本,探讨了他们在阅读不同难度水平的英文文章时的眼动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1)在阅读相同难度水平的英文文章时,高水平组在各项眼动指标上与低水平组的指标都呈显著差异;(2)同一被试组在阅读不同难度的英文文章时,两组被试在阅读难度较低英文文章时的眼动指标与阅读难度较高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在阅读时的认知加工水平不同,而眼动的指标可作为探察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不会学习即不会生存.我国新课标也把学习策略的培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变革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方面探讨了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其内在规律性. 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和需求开展问卷调查,得出农村小学英语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适应期)、胜任阶段(成长期)和精熟阶段(成熟期)的特点,以期为本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分层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师培训实效性不高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文基于长春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了使教师培训实效性不高的三个主要原因,得出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实效性对策,以期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发展进程,解决本地区教师教育实效性不高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探讨如何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在培训中应贴近参培教师实际,提出针对性问题,唤起学习兴趣;以参培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使其成为培训的主导;形成合约,使参培教师努力完成培训目标;培养参培教师自我反思、评价、自省能力;通过作业、任务等方式促进参培教师自主学习;创造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多与参培教师互动;善用激励,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动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师培训即对在职教师实施继续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长春市高中英语学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该市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培训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综合分析高中英语教师现状、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探索构建教师培训课程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深入分析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英语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发展意识、自我效能感、反思能力,并提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发展样式.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为主、学生为次”的教学难题。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重视多媒体教学对语言教学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对真正达到综合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礼貌语言是一个各文化共有的概念,但不同的文化对其内涵的诠释不尽相同,因此,实现礼貌语言的方式、手段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礼貌语言能够顺利的推进双方交谈,帮助对话双方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涉及社交领域的言语功能可分为数十种,本文仅限于探讨问候、告别、致谢及道歉这四种言语行为体现出的英汉礼貌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