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价值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已进入“大思政课”整体实践新格局。“大思政课”必须立足整个时代主线,从国家维度、民族维度、社会维度构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实出发点,构建与问题共思、与思想共进、与实践共行的大思政体系。因此,“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必须紧扣立德树人,从时代问题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时代方位,从思想引领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想方位,从立足现实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生活方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曾经经过三次重大的哲学危机,传统中国哲学、西方资本主义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继遭遇信任危机,从而助推了社会的信仰危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本质上不仅是一场社会结构的转型过程,而且是整个人类生存方式从而哲学意识形态的变革过程。但是,哲学危机并不意味着要片面否定已有的哲学,相反是要辩证地扬弃它们。据此,应该根据中国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立足人本立场,构建具有现时代实践品格和中、西、马差异互补的哲学资源萃取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实践观哲学是一种哲学观,实践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不是一个层面的理论概念。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来说,重要的是从实践哲学这种体系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实践观哲学这种哲学观意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是人类扬弃资本主义的历史事业,而资本主义最重大的历史成就之一正在于实现了社会内在结构的历史性转型、把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今日中国必须通过社会转型,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才能获得建设社会主义所必不可少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5.
要开创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就必须对哲学观问题进行新的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精神,哲学应是关于实践观的学问,而这种实践观并非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广义实践观表征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包含了世界观的学问,它为新哲学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及其流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学可以简略地区分为“本体论形而上学”和“方法论形而上学”;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内在地蕴含着矛盾流变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做出了科学回答,但抵制形而上学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