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农村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深刻变革,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林权改革档案工作,切实加强林权改革档案管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中事关民生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林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我们汝城县的工作实际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郭沫若研究这块拓垦已久的园地里,经历了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近半个世纪的耕耘,收获是很可观的。尤其是近十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新的年轻的耕耘者,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把这块园地装扮得万紫千红,春色喜人。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研究专著的相继问世,它们各具异彩,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最早与读者见面的是1979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陈永志的《试沦〈女神〉》,紧接着有卜庆华的《郭沫若评传》、《郭沫若研究札  相似文献   
3.
本文辨析了陈仕持同志的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从第一流的“亚尊”降到第二流的“排头兵”的观点,认为他的看法是偏激的不公允的.具体地论证了郭沫若的文学成就是第一流的,他的第一流的主将之一的地位是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所决定的.以往在评价郭沫若时虽有其他因素的“牵制”,但这种“牵制”没有也不可能起到人为地把他从“兵”拔高到“将”乃至仅次于鲁迅的“亚尊”地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服务事务时,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一次办结。文章的目标是通过用大数据和标准化助推"最多跑一次",以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通过梳理数据标准、优化办事流程、推行网上办理、强化"互联网+服务"大数据支撑,再通过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落实"最多跑一次",经过实践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网上综合平台能实现资源共融共通共享、服务师生。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二十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诗人。因发表脍炙人口的《雨巷》一诗,而有雨巷诗人之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七年,是一首象征性的诗。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速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郭沫若研究这块拓垦已久的园地里,卜庆华先生辛勤耕耘了二十来个年头,1980年出版了《郭沫若研究评传》,是新时期“郭学”园地的报春花;1986年的第二部“郭学”专著《郭沫若研究札记》面世,为万紫千红的“郭学”园地添彩增辉;新近又由首都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郭学”研究三部曲的第三部《郭沫若研究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最需要超越前人、另辟医径的胆力和独具慧眼、别立新说的见识。卜庆华先生正是具有这种阻力和见识的研究者,他旁征博引,钩沉发激,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对“郭学”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7.
所谓“活动式”复习课,就是以“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使呆板、枯燥的复习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让学生变“静”为“动”,在实践活动中领悟问题、理解数学,从而实现巩固新知、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活动式”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这一学期,我要上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观摩课,于是开始着手准备教学预案,经过反复推敲与论证,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动词一起舞蹈。确定主题后,我查阅了许多资料,脑海中逐渐形成了本次活动课的初步雏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凸现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评价给课堂带来了活跃的气氛.但笔者发现课堂评价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现与同行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郭沫若研究这块拓垦已久的园地里,经历了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近半个世纪的耕耘,收获是很可观的.尤其是近十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新的年轻的耕耘者,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把这块园地装扮得万紫千红,春色喜人.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研究专著的相继问世,它们各具异彩,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最早与读者见面的是1979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陈永志的《试论〈女神〉》,紧接着有卜庆华的《郭沫若评传》、《郭沫若研究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