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尚季芳  崔江伟 《档案》2014,(7):36-40
新中国成立伊始,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颇为繁难,因受民族宗教、传统习俗、基层干部理解偏差、执行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多男女以自杀结束生命,造成了社会不和谐。不过,各少数民族地区仍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相关部署,经过艰辛努力,结合地方实际,较好地解决了实施《婚姻法》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使新的婚姻制度得以初步推展于民族聚居区,对推进当地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西北民众知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西北开发和抗战建国的大局的情况下,西北师院利用本身的优势承担起唤起民众,努力推行社会教育的任务,成为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西北师院举办社教的主要内容有抗日宣传、民众补习教育和合作社训练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多次嘉奖,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教育示范区。西北师院将教育民众看作是改造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是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一种体现,同时,西北师院的实践表明高等院校有广阔的社会责任,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外,“新民德”“开民智”也应当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在任陕西督办和西北边防督办时,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的西北开发思想,如刷新政治、兴办工业、改良农牧业、提倡教育、筑路植树、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等,成为近代继孙中山之后提出全面开发西北的人物之一,影响深远.在特定的条件下,冯玉祥对上述举措进行了初步实施,成效渐显.然而,由于冯玉祥的军阀特性和时势使然,其开发思想大多停留在纸面上,甚至往往和实际行动相背离,致使其开发思想和实践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15~1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抗战研究中心主办、《历史教学》编辑部、《历史档案》编辑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暨大后方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来自国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学术论文97篇。学者们围绕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与文  相似文献   
5.
保甲长是地方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一环,要将政府政令在地方社会推行付诸实施,并使之见效,实在需要保甲长的努力。然而在国民政府时期,保甲长施政受到多重掣肘,诸如土豪劣绅的干预,军队和土匪的骚扰杀戮,民众的诬告,薪水微薄等因素的影响,使之处境尴尬,变成一个无效率的职员。加之斯时充任保甲者多素质低下,卑劣不堪,保甲与民众对立严重,以致地方基层社会黑暗闭塞,僵化不前,国民政府统治的民众资源迅速丧失。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尽力播撒"上帝福音"的同时,对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颇为关注.他们积极兴建医院、诊疗所,培育地方医疗人才,治病救人不遗余力,甚而一些传教士为医疗事业献出了生命.传教士的行为多少改善了近代西北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减轻了民众痛苦,且一批西式医院和医疗人才的出现,将新的医疗技术和医患理念输入西北,为构建近代西北地区的新型医疗卫生体系作出了一定贡献.不可否认,传教士积极参与医疗事业有笼络人心,扩大教会影响,劝导民众入教之目的,但传教士秉持基督博爱惠施精神,努力治病救人所取得的成效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该书从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诸如鸦片的普遍种植、官吏的颟顸腐败、乡土社会的凋敝、边疆军备的废弛、传教士和外籍人士在西南的事工、民众对现代化设施的破坏等等。莫理循还在书中提出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对认识晚清西南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沙俄对我国西北的侵略变本加厉;西北的局势极其险恶。一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感到外患日亟,纷纷致力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以唤起国人对西北边疆问题的重视。当时,形成了以徐松、张穆、何秋涛三大名家为首的西北史地学者群,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掀起了近代西北史地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次研究对当时西北边疆的保卫及对后来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尚季芳  原世聪 《档案》2015,(4):34-3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局面迅速形成。随着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的成立和中共甘肃工委的重建,在党的领导下,地处祖国西北的甘肃省兰州地区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三百多万女同胞觉醒并行动起来,开展了诸如募捐、文教、宣传、救济等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在甘肃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县长在行使职权时受到多方掣肘,诸如地方军阀的控制、土豪劣绅的干预、更迭的频繁、行政经费以及薪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县长在其任上很难伸展自如.由此执政往往敷衍应付,地方事务推进维艰,成为一个无效率的官员.本文以甘肃为例,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为民国时期地方社会失控、行政乏力提供另一个观察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