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梁思礼1924年生于北京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研制领域创始人之一,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 A D技术倡导者和奠基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曾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技兴国贡献奖”,曾当选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地处中国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高100多米的飞船发射塔架,环抱着“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就像一尊巨型礼炮,遥望苍穹。火箭顶部是“神舟二号”飞船。飞船两侧,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分外夺目。 时至子夜,气温降至零下13℃。在“三九”严寒季节发射航天器,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防寒措施,并专门研制了自动升降温系统,保证推进剂的储存和加注合乎规定的温度要求。 “30分钟准备!”随着指挥员清晰的口令…  相似文献   
3.
飞天圆梦记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清晨,东方既白,晨曦微露。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有着美丽的胡杨林和奇特雅丹地貌的古老战场沸腾起来了。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相似文献   
4.
近来,电视屏幕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中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宇宙飞船及“神舟”四号凯旋的镜头和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激起了人们对“航天”这个神秘天疆的特别关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新闻报道也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遨游太空,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序幕。经历过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人们,心中都定格着这样一个镜头:卫星发射当天,人们聆听着收音机里的“东方红”乐音,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在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成为大家竞相争读的新闻“大餐”。 此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一颗颗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相继升空,“亚星”、“澳星”、“铱星”等外国卫星也由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顺序送入预定轨道。空间探索多一项成果,航天新闻报道便向前迈进一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新闻报道已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网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在羊年的春联里,中国航天人用诗句寄托着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种种期待:波摇浪涌神舟昂首泛银河,星灿龙翔碧海青天光宇宙。因为中央专委会议已经决定:2003年10月,实施首次载人飞行,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即将在美丽的金秋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梁思礼长得酷似父亲梁启超,被亲昵地称为“老白鼻”(即老Baby)。梁思礼是梁启超51岁得子,视若珍宝,梁思礼说:“父亲生前曾许了个愿,60岁后不再从事社会活动,要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可惜他56岁便撒手人寰。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启超有3个儿子是中国院士。其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