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地学的主要开创者中,竺可桢以学术权威和学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发展环境,竺可桢在地学体制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创建的第一个地学系——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了几代中国早期的近代地学人才。中国地理学界和气象学界的莫基者,多出自竺可桢门下。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地学的同时也在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国的近代地学体系。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近代地学在中国形成、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竺可桢所受教育背景和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近代地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张九辰 《科学学研究》2003,21(6):596-602
本文研究了中国近代地质学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系统中的建制化过程和特点,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分析近代科学在学术机构中的成长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机制和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的分化是近代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这三大地学分支学科不但已相继独立,而且在它们内部又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对这些新学科的例子名是中国近代地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量地学著作的研究,论述了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在汉语中的形成与演化,中国近代地学多数分支学科的名称,都经历了演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地学的发展过程,文章试对中国近代地学领域中含义变化较大、较易混淆的主要学科名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央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科学研究机构。1913年民国政府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改名为“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后称中央地质调查所,简称地质调查所),它正式成为政府部门中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它在1950年全国地质机构改组解体前,共存在了近40年。地质调查所早期设在北京.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开发西北热潮的兴起,中国地质学者逐步在西北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重点分析较早在西北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成就,以及这次考察对于中外学术交流和中国地质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的学者不难发现,自近代科学体制化之后,科学研究一直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们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科学研究的?其影响的程度如何?科学的发展到底更多地受到来自科学之外还是科学内部的影响?只有将这些问题分析清楚,才能够真正了解科学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本文以20世纪前50年近代地质学在中国建制化之后,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为例,分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施雅风(1919-2011),冰川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冰川考察与研究事业的开创者,中国冻土与泥石流考察与研究的创导者、组织者。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获硕士学位。1949年以前任职于中国地理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地学部主任,兰州分院副院长等职。1985年6月起兼任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施雅风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而且深切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不仅敢于挑战权威,也勇于剖析自我;虽历经磨难,仍然不改对学术的执着和对社会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施雅风的学术与人生经历,诠释一名优秀中国科学家的书生本色。  相似文献   
9.
张九辰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5-31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领域在20世纪50、60年代成立的研究所、考察队与专业委员会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在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学术机构的建立原因和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功能;探讨了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互补关系。希望本项研究,能够反映出新中国初期科学研究与国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首次国际地球物理年与一个中国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的学术合作。论文叙述了中国参与及退出这次合作的过程及原因,并着重分析了中国退出后的工作及其影响。文章最后阐述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原则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