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技术的兴起,网络新闻的免费获取令报业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重重,"付费墙"模式给欧美国家报纸的生存带来一线生机。本文在介绍国内外"付费墙"模式各自推行效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付费墙"模式成效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并对"付费墙"模式能在国内顺利推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移动商务特征的视角,结合感知风险和感知费用,构建了移动购物用户采纳研究模型,分析影响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移动商务三个显著特征感知无处不在、感知个性化和感知情境提供以及感知风险对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为移动购物服务商提出了提升用户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想取得实效,须从"静"动"两方面联合发力."静",是指为推广阅读而制定的相关制度、规定以及环境的优化."动",是指为推广阅读而策划实施的活动."静"是隐性推广,注重常态,其中包括设置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门、增加"阅读学分"认定和优化阅读环境."动"是显性推广,注重实效,其中包括品牌活动推广和"应时"活动推广.只有"静"动"互融,加强多层面合作,做到线上线下活动优势互补,发挥朋辈阅读推广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助推大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滨州学院大学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和掌握大学生阅读时间和数量、阅读目的和内容、阅读计划、阅读方式和场所、影响阅读的障碍、读书日和读书月活动、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文章提出了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迎来服务创新发展的新契机.国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分为"由外而内"式和"由内而外"式.国内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主要分为深耕馆内服务型和拓宽馆外联通型.经过总结分析,国内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处于发展初期且不平衡阶段,主要面临旅游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欠缺和文创工作有待深化发展问题.由此得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发展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扎实深化发展服务内容和因馆制宜、制定科学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份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17亿。①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3.8亿人。②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最新的新闻和资讯。  相似文献   
7.
顾客感知价值是决定用户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而行为科学认为顾客感知价值依赖于用户的使用情景,不同的使用情景会形成不同的顾客感知价值.构建了一个基于使用情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模型,研究了使用情景对用户感知实利价值、享乐价值和采纳意向的影响.对收集的491份有效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情景不仅对采纳意向存在直接影响,且还通过感知移动性、感知愉悦和沉浸体验对采纳意向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系统、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从一般技术因素、特定技术因素、消费者心理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我国移动服务背景下,以移动阅读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3.0和PLS结构方程分析软件验证模型和假设。研究发现:影响用户采纳基于工作环境下的传统信息技术和基于日常生活环境下的移动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感知愉悦性、心流体验、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移动性是影响用户采纳移动阅读的主要因素,而感知有用性、感知货币价值和社会影响对用户采纳移动阅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支付企业开始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的用户采纳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热点。实证研究了用户的互联网支付信任对其移动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初始信任的影响以及用户信任、正效用和负效用因素对移动支付使用意向的影响。通过对374位支付宝用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显示,用户的互联网支付信任显著影响其移动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初始信任,且对移动环境下的三条关键路径存在间接影响,而移动支付初始信任则通过提高感知相对优势和降低感知风险对用户使用意向施加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