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面对国外资本的涌入,中国影视业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新问题,同时这也给中国影视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作者认为在产业化条件下,政府对中国影视市场的管理应以"弱控制"为取向,主张"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切实提高国家"软实力";对此,作者还提出了若干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思屈 《报刊之友》2012,(11):10-13
传媒业向文化产业的跃迁,是当代新闻传播界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演变。本文基于浙江2011年报业创新的最新动向,探讨了当前中国报业创新的“四大路径,一大方向”,即从体制机制与管理、商业模式与平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延伸四个方向的创新探索,共同推动传统报业向高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共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思屈 《今传媒》2012,(11):10-13
传媒业向文化产业的跃迁,是当代新闻传播界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演变。本文基于浙江2011年报业创新的最新动向,探讨了当前中国报业创新的"四大路径,一大方向",即从体制机制与管理、商业模式与平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延伸四个方向的创新探索,共同推动传统报业向高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共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媒的“技术权力”与商业广告的“造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传媒时代的话语权力基础为着眼点, 考察了作为大众传播时代文化现象的特殊艺术现象和商业广告现象。文章探讨了人类社会传播方式与人们精神生活样态之间的关系, 描述了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并在“技术对人的统治”这一层面上对现代传媒的权力性质和来源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李思屈 《新闻界》2002,(5):37-38
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观念、原则、指导思想层面,二是微观的采、写、编等业务操作与经验总结层面,而在宏观的整体观念层面与微观的个别经验层面之间则缺乏一个必要的理论衔接,这就是亟待发展的“中观研究”层次。一、媒体产业与广告经营——“中观研究”的需求加入WTO后,中国的传媒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化,广告竞争更趋激烈。这一观点,在宏观层面上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与此相应的“中观层面”的问题,如在这一大背景下某一具体传媒的发展战略问题,它的产业化经营方针问题、媒体营销战略等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传播学的品牌理论引入国家形象战略研究,论述了一个国家文化产业与国家品牌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国家品牌理论代表了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新阶段,它不仅仅超越了把国家形象当成一种对外宣传的思路,借鉴当代品牌科学的成果来科学建构国家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国家品牌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7.
日本商业传播中的“中国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传播中的“国家符号化”现象。正如中国的商业传播常常以他国形象为宣传点一样,在日本茶饮料的商业传播中,也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卖点,大量使用“中国,’作为暗示性的符号,号召日本人民消费特定的产品。本文通过对日本广告中的“符号化的中国”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商业传播中的符号操作手法,并在DIMT模式内,阐述了符号真实与传播q-的真实偏离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与媒介影响力--《媒介新闻评论学》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力既是一个媒介政治课题,也是一个媒介经济的课题. 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源于其内在的新闻精神.在人们正确地强调"媒介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媒介的新闻精神的振兴和深化,就有舍本逐末,在丧失话语权的同时丧失商机的危险.因此,在传媒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重新思考新闻精神,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影响力既是一个媒介政治课题。也是一个媒介经济的课题。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源于其内在的新闻精神。在人们正确地强调“媒介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媒介的新闻精神的振兴和深化。就有舍本逐末,在丧失话语权的同时丧失商机的危险。因此。在传媒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重新思考新闻精神。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交互传播模式下,受众偏好显现出很多新规律、新特征,需要我们突破传统传播学的旧有模式,通过大量的初评研究去揭示这些规律,从而提高节目编排水平和媒体运营水平.本文选择节目类型这一变量,观察了受众选择不同收视方式与收视不同类型节目的关系;通过分析直播、时移、点播三种收视方式在收视时间的限制和收视自主性两方面的不同特征,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解释,揭示了"时效重直播"、"自主重时移"这两条规律性,反映了在交互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在对传播方式的控制上,是随节目的时效性和自主性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的.据此,本文作者提出了在交互传播条件下对内容编排和传播形式选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