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6月,记者出身的泰德·特纳买下美国亚特兰大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电视台,创办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向美洲国家24小时不问断播放电视新闻。从此,在美国乃至世界电视新闻领域,就多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星,也多了一个令同业老板们既钦佩又嫉妒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2.
“对话·访谈”栏目刊登了对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总裁黎盛刚的专访文章,中心话题是,如何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以创造竞争优势。上海文广集团从2001年以来,一直在坚持深化改革,产业不断拓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这样的结果,是与管理者、从业者的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分不开的。本文所表述的管理思想对读者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出生于美国令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不应被看作是"理所应当"。抛开斯诺研究中的革命化视角,斯诺在1936年的苏区之行应当自有其因果逻辑,斯诺对中共的兴趣是果,而其个人的性格和文化背景、物质的刺激、来华后的采访经历、与左翼人士的接触等便是因。从斯诺的成长和来华后的经历切入,检视其对中共的兴趣,将有助于我们从新闻活动自身规律的路径梳理出这种兴趣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近代新闻史研究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观照多在"革命史范式"里着力。然而,这种充满了"革命话语"的研究无法解释以下问题:斯诺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若从本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与好恶来看,对一个陌生的共产主义政权产生兴趣应无可能。这种不可能在斯诺来到中国的十几年间如何变为可能?这应当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革命话语",从斯诺的成长和来华后的个人经历切入,以观察其个人的生活体验积累与精神思想的演进的方法还原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的历史细节。斯诺为什么会来到遥远的中国?为什么会留下?面对当时力量尚属弱小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与历史语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涵  沈荟 《新闻记者》2006,1(5):26-28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不仅我们党愈来愈重视并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国内学界也特别关注对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讨论,研究深度不断提高。但新闻舆论监督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就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与历史语境提出一点疑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是危及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可谓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如何向社会发布信息是一门艺术和学问。这方面应避免陷入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政府发布与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时,应"早说事实、慎说原因、细说道理"。  相似文献   
7.
沈荟 《新闻世界》2009,(4):120-121
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服务需求,与这个需求一时之间的不能得到满足,是当前新闻宣传方面的一个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在党报报道中存在以下问题:上情下达较多,下情上达较少;硬性灌输较多,互动对话较少;反映领导较多,反映群众较少。这种情况,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形势。很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二 十 世 纪 二 三 十 年 代 中 国 私 营 报 业曾 形成 了 一个 商业 化 的高 潮,《申报 、 大 》 《公 报》等 民营 报业 在 经营 上 取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奠 定了 企业 化 大报 的 基础 。其 经 营管 理 经 验 , 尤 其 是 在 建 立 报 纸 良 好 的 声誉 、取  相似文献   
9.
沈荟 《新闻记者》2002,7(5):7-9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 ,许多代表、委员纷纷提出:打造中国信用传媒已是当务之急。回顾中国新闻事业历史 ,韬奋先生以毕生的实践建立报刊社会信用 ,成为后人尊崇、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最近指出,“传播系统的历史久远,却鲜少获得历史研究者的青睐”(Darnton,1990:xvii)。这一观点倒是呼应了伊利莎白·爱森斯坦(Elizabeth Eisenstein)十年前的不满,即历史学家虽然断定印刷出版业力量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