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宋涛  郑挺国  韩良  佟连军  赵妍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44-447
基于两类典型的产业生态系统建立基本数学模型,提出清洁生产系数和耦合适应度系数概念,在运用数学模型对生态产业园区的几种类型进行解释说明的基础上,得出清洁生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生态产业园区和区域副产品循环网络具有相对的适用性,而技术创新是产业生态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教育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的。现代社会教育的经济功能尤为显著,其动力传递过程是:科技革命→经济变革→职业岗位需求变革→教育变革。对上海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决策,应将它置于国际、国内宏观背景之下,探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变革对教育所赋予的使命和职能,从而确定当前教育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们不仅要一般地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尤其要研究迈向21世纪的现实中国——上海,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的环境、地位,并通过对这一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教育需求的分析,同时借鉴相似条件下的国外历史经验,从而确定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4.
积极开拓创新求是务实渐进──也谈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郑挺自1952年院系调整基本形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体系以来,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布局结构正面临新一轮调整。形成高校布局结构新一轮调整的动因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面对当前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中的种种矛盾与困惑,改革以往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高教体制与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以适应多种社会力量介入教育、发展教育,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品种;以适应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形成富于弹性的教育制度和提供自由选择的教育环境,使具有不同能力、动机、条件和职业前途的人均能从中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这应当作为我国高教改革一种基本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湖北民族学院联合发起的“高教投资效益研讨会”于七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兼高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德广和湖北民族学院院长、教授李同明主持。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高教研究所、天津市教科院、湖北省教科所、厦门大学、华中师大、四川大学、南京航空学院、武汉工大、武汉  相似文献   
7.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它是高楼层间人物流动的便捷之路,由于电梯运行高峰期引起大楼电梯运能紧张、运行效率降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缓解由于高峰期而引起的电梯运行效率低下呢?现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已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它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较为全面地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科学经验和价值理念凝结并固化,为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高等教育法》从立项到通过,历时13年。从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初审,至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期间经四次审议,几易其稿。若把初审稿与通过稿加以比较对照,我们可以感到高教法的改革精神。  一、高教法确立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方针,并以之为立法的目的  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高等教育采取何种发展方针,实际上…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近年来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改革基础。为了配合上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在向考生、家长、大中学校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工大改革经验和对世界主要国家高校招生模式进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对上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设想和建议。仅为一家之说,以期“投石问路”,引起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其基本思路是: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扩大收费、配套实施。一、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 (一)高考改革目标模式借鉴国外考试制度,我们认为高考改革目标模式是:减少统考次数(高考、会考均有统考性质),增加考试机会(每年可举行2次考试),由现有的“会考+高考”模式,向“资格认定考(高中毕业水平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及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及动因□郑挺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和战略决策取决于社会宏观背景。迈向21世纪的国际背景的首位因素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治、经济、文化、国际间相互关系乃至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国内背景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