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思想观念要有新突破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档案工作者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特别是社会大众把档案部门看成是一台“文件保险箱“,不少兰台人也把档案工作当成看门守摊的简单劳动.由于档案系统的自我封闭更加促成了档案部门的思维方式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一、电子文件的管理   (一)电子文件的分类   在信息社会之中,电子文件是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网络之中的电子文件数量十分巨大,需要人们加以科学管理,才能便于人们的利用.那么,我们首先应当解决电子文件的分类问题.电子文件由于与纸质文件形态的不同,其分类原则与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网上虚拟信息集成服务系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研究背景 1.1网络技术对传统图书情报工作模式的冲击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新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人们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都可以漫游世界,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世界各国的图书情报界流行着一种看法,未来的图书情报机构将是一个电子文库(EL)、数字文库(DL)和虚拟文库(VL).西方7国已成立全球数字文库集团,期望在2000年推出"全球数字文库".到那时,人们衡量一个图书情报机构的标准将不再是主要看它藏书的多少,而是看它能汇集、利用信息,特别是提供网络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图书情报工作者来说,也会逐步地从繁重的文献搜集、加工、流通等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信息研究、信息服务及信息向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美国是当今世界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合理地分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国防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学后的第六周,正值秋高 气爽,同组的语文教师商定,周二的作文指导,先组织学生秋游,然后以《快乐的秋游》为题,指导学生作文。于是我们便集体商定了一下指导课思路:以秋游中的所见所闻为重点,指导写细写美,表达出自己的“乐”,然后分头备课。 周二,为了吊吊学生们的“胃口”,我故意问:“今天作文,大家有什么要求吗?”不出所料,秋游成了学生们的第一选择。“好,今天我们就去秋游!”我的“小九九”算成了当然高兴了。学生们更高兴了,立即鼓起掌来。我与同学们“约法三章”:安全第一,不得随意离队,不得离收割机太近(农机意外伤人事件时有所闻),不得践踏农作物。刚想让学生再提提自己的要求时,隔壁班的“小使者”来通知出发。于是,我们便仓促整队,仓促出发了。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息素质是个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活动中存在着信息输入、输出、加工和控制等信息运动的全过程。高校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校内及本地区就业服务机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同时也是支持未来中国人才市场信息服务网络的基础建制。  相似文献   
8.
一、人物报道中的缺陷描写类型一些人物报道(包括人物速写、人物通讯、消息等),其中有不少涉及到人物缺陷的描写,非但没有影响人物的先进性,没有掩盖人物的美好的方面,没有损害人物,反而使记者笔下的人物更有个性,更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因而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人物报道中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如何落实公平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理论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亚当斯于20 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亚当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调 查发现: 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他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进行比较的倾向。所谓投入主要是指工龄、性别、所受教育和训练、经验和技能、资历、对组织的态度、职务、工作努力程度和绩效等;所谓所得是指工资水平、机会、奖励和表扬、提升和地位,以及其他报酬。如果当事人在与他人进行了比较以后,感觉到“公平”则相安无事;如果当事人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一种恢…  相似文献   
10.
一次到二年级听课,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有的说:“小红已经上学了。”课后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连人名都要捏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