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9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757篇
教育   24985篇
科学研究   7418篇
各国文化   177篇
体育   2298篇
综合类   1345篇
文化理论   534篇
信息传播   49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984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468篇
  2017年   2426篇
  2016年   1870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1574篇
  2013年   2066篇
  2012年   2271篇
  2011年   3054篇
  2010年   2969篇
  2009年   2413篇
  2008年   2563篇
  2007年   3347篇
  2006年   2254篇
  2005年   2112篇
  2004年   1294篇
  2003年   1223篇
  2002年   953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12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文化功能也就是"出之于人,归之于人",江口土家族"金钱杆"起于秦末时期的西楚霸王,形于族人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研究发现,"金钱杆"是具有彰显土家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常"与"非常"之间转换的独特节点、教化孩童的重要载体以及增强体质的独特途径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研究主要探求"金钱杆"发展逻辑,旨在为"金钱杆"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在数据驱动范式情境下,揭示政府门户网站开放数据状态及其主体行为状态之间的内部关联,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效果和进程。[方法/过程] 采用爬虫方法抓取上海市政府数据门户网站中各开放数据集,在对各数据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tepwise探索其回归关系,筛选得出关联度较高的变量;进一步对关系显著的变量进行PLS回归检验,得出政府开放数据状态与其主体行为状态的内部关联。[结果/结论] 在政府数据开放进程中,政府部门的主体行为比数据自身的客体特征对公众主体行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公众评分的因素中,政府开放保密级别的影响因子最大,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作用;政府更新频率、政府首次开放时间、数据格式可机读性对公众评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静电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实验易受漏电影响,成功率低。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低成本材料,创造性地设计出研究静电平衡下导体电荷分布规律的演示仪器,并将其成功地运用到光电效应实验中,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在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键能力是高考评价体系"四层"的考查重点,作业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物学作业进行模型化、流程化和进阶化的设计,目的是建构思维模型、领悟探究过程和训练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David Kaldewey 《Minerva》2018,56(2):161-182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grand challenges” as part of a shift in how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frame and communicate their respective agenda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hallenges discourse helps to understand how identity work in science and science polic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 recent decades. Furthermore, the question is raised whether this discourse is only an indicator, or also a factor in this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on conceptual history and historical semantics, the two parts of the article reconstruct two discursive shifts. First, the observation that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ferences to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ubstituted by references to “challenges” indicates a broader cultural trend of how attitudes towards what is problematic have shifted in the last decades. Second, as the grand challenges discourse is rooted in the sphere of sports and competition, it introduces a specific new set of societal values and practices into the sphe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is proces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sportification of science, which contributes to self-mobilization and, ultimately, to self-optimization of the participating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7.
8.
Letters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