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980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1838篇
教育   247309篇
科学研究   10527篇
各国文化   2797篇
体育   10503篇
综合类   6028篇
文化理论   2112篇
信息传播   67116篇
  2024年   898篇
  2023年   3822篇
  2022年   2244篇
  2021年   3737篇
  2020年   3561篇
  2019年   3547篇
  2018年   2133篇
  2017年   3472篇
  2016年   4895篇
  2015年   7992篇
  2014年   21752篇
  2013年   15000篇
  2012年   18339篇
  2011年   32477篇
  2010年   35814篇
  2009年   32376篇
  2008年   27857篇
  2007年   22562篇
  2006年   21283篇
  2005年   18466篇
  2004年   18214篇
  2003年   14352篇
  2002年   10539篇
  2001年   7971篇
  2000年   6208篇
  1999年   1525篇
  1998年   1054篇
  1997年   994篇
  1996年   705篇
  1995年   654篇
  1994年   615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3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书为师     
《新读写》2021,(1)
蒋芃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学生。爱逛吃逛喝,也爱看电影;爱K歌,也能弹一点儿古筝和电子琴。曾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连续两年获得叔蘋奖学金。最喜欢阅读的5本书《楚辞》(战国)屈原《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历史的温度》张玮《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腹有诗书气自华蒋芃悦是个文静、内敛、细致的女孩子,喜欢静静地探索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认定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术期刊在融合出版方面存在对融合出版认识不够、发行渠道狭窄、媒介形式单一、同形式大于内容、时效性有待提高、用户关注量小和用户黏性低等问题,提出把用户洞察理论及功能应用到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工作中,通过用户细分明确了期刊的目标用户,使融合出版有针对性地开展;通过用户价值定位使期刊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通过用户体验和用户管理,使期刊获得个性化、可持续性发展;根据用户的根本动机和心理需求,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期为融合出版破解困境提供指导,为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和易以学教学观,以内外因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在论述自主学习、他主学习、动机转化、合力学习等机理的同时,建议采取限教让学、合力学习、时空拓展、引学方式等策略,注重教与学的平衡与融合,从而把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5.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为例,讨论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加以渗透、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一一》所呈现的内容很多。但回归到每一个角色身上,可以看出导演所要展现的是每个人心中那一片隐秘而又温柔的部分。在展现的方式上,不仅拥有镜头语言,还有影像符号的应用。通过对于符号的解析,找出每个角色的柔软点,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导演杨德昌如何应用符号呈现六位家庭成员,各自在不同人生阶段拥有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早期教育编辑部编辑出版,现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年征稿。  相似文献   
9.
10.
人们阅读鲁迅的作品自然不会忽视那些奇特的、精彩的、富含张力的语言,但往往会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随意的词句:即使留意了,有时也会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其妙处而漠然视之,甚至横加非议。比如他的散文诗《秋夜》的第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因其表达的啰嗦、寓意的特殊而往往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