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不想像江南那样创造一个华丽美好的世界高一刚入学,我就转学了,转去了美国的高中就读。相比起国内,美国学生实在很会折腾,活动特别丰富。我走在街上,迎面看见一帮美国大学生涌来,他们都是"THON"的参与者。"THON",也就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生及校友舞蹈马拉松活动",学生们不借助家人的  相似文献   
2.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还有妈妈的朋友一行20多人,来到了我期盼已久的老鲁农庄“敲窑”。一走进大门,我就看到几排房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树荫下。农庄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很浅,我和小伙伴迫不及待地拿起捕鱼工具,脱下鞋子,像小鸭子一样“扑通扑通”地跳进了水里。“哎哟!”有人立刻就和潺潺的河水来了个“亲密接触”,瞧他那浑身湿漉漉的样子,活像一只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解读《指南》精神,让我明白了,要尊重理解孩子的发展,并对孩子做出科学评价,必须关注孩子,做到观察与记录先行。因为观察与记录最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一、引领教师奏响观察记录"三步曲"观察与记录是教师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通过文字、图标、音像等载体,科学记录孩子在自然情景中的言行举止和所发生事件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可分  相似文献   
4.
正悦荐舒婷的文章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质朴、真实。《水饺婶婆伊家》是作者对那座老房子以及故人的怀念之作。光阴流逝后,留下的是深深的难舍之情。想必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这样一个地方,承载着曾经的情感和回忆。作者把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地方用流畅温暖的文笔描绘了出来,让身为读者的我们,不由自主深深陷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且再三回味。  相似文献   
5.
<正>"二"和"两"这两个数词从意义上说几乎相同,但用法不全一样。"二"表示次序,是序数,如"二月"、"二妹"、"第二";"二"有时也是基数,表示事物的数量,如"二尺"、"二斤"。"两"除了"两点钟"外只是基数。"占用了两层楼"和"占用了二层楼"意思不一样,"两层楼"可能是第一和第二两层,也可能是第三和第五两层,它只说明层数,没有说明哪两层;"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它说明了哪一层楼。这  相似文献   
6.
一大早在一楼便碰见了张大妈,只见她急匆匆地往楼上跑。我知道,她是在往女儿家跑,她女儿与我住同一层楼,也算得上是邻居。见到我后,她无奈地说:“这不,丫头说家里进了老鼠,我跑来帮着灭老鼠。”我问她,你就不怕吗?她说:“怎么会不怕,可是孩子也怕呀,我要是不来,我估计她都不敢从房间里出来。”言谈中得知,张大妈的女儿在阳台上看到一只老鼠,吓得将房门关上,不敢出来,只等着妈妈来解救她。  相似文献   
7.
瑞士日内瓦大学政治系原主任保罗·优利欧(Paolo Urio)教授2013年访问重庆,并与重庆市委党校教授苏伟讨论"中国梦"及世界各国梦,讨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苏伟将有关讨论内容及其在讨论中未能展开的一些想法整理成稿,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一、原因分析首先,幼儿的天性是玩,对于感兴趣的区角游戏,玩再多的时间,在幼儿的世界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乐趣,更会乐在其中,时间一拖再拖是常会发生的事情。其次,时间的拖延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过"妥协"的现象,所以幼儿就会"讨价还价",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集体教学活动。其实,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时间意识的培养也是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渗透。对于案例中的情况,巧作引导就可以做到既满足幼儿的需要,又不会延误其他环节的  相似文献   
9.
趣闻三则     
插画家罗德尼·派克恶搞憨豆先生与世界著名肖像画的一组作品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各种经典人物搭配上憨豆的招牌表情,"笑"果十足。土耳其艺术家哈桑·卡莱能够在蝴蝶翅膀或蜗牛壳等非常小的物体上画微型画。最近,他的微型绘画水平再上一层楼,在食物上创作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微缩画作。来自马来西亚的主妇萨曼莎·李是Instagram上的"料理达人",她擅长使用米饭、海苔、蛋品等家常食材来进行创作,制造出各式各样趣味主题的爱心便当。童心未泯的你要不要从今天开始在餐桌上加点创意趣味呢?  相似文献   
10.
同一个人,理解永远不会有个终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验的丰富、时代的变化等因素,人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是变化着的。一日,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对面一位语文老师突然问:"《安塞腰鼓》中最后一句话‘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含义?"我说:"是为了突出表演结束后的静,连那渺远的鸡啼声都听见,如果当时不是‘出奇的寂静’是不可能听到的。"语文王老师说:"不是衬托静,是为了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