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4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戈 《钓鱼》2005,(6):45-45
今何日,是清明,三人行,大里村。早出门,天气阴,闪电急,雷轰鸣。南风吹,雨倾盆,黑云稠,难消停。既出征,莫灰心,穿雨具,即上阵。自然塘,水太深,换钓位,耐心等。全无获,是何因?春钓浅,才相应。进水口,拖逗引,来回荡,还不行。换钓点,定决心,标准塘,看究竟。  相似文献   
2.
彭思美 《辅导员》2009,(13):124-125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因此,校园实践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何为好文章?古人云,信、达、雅。三个字而已,言简意赅。自严复(《天演论》译者)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起,“信达雅”也一直是中国翻译界尊崇的翻译目标和标准。既然校对工作者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文章(稿件),不妨也拿这三个字来衡量一下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课题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起来,通过学生发挥主体的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发展。伴随着新课程的10年,我省的广大教师依托本地、本校和本人,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本组文章即是部分成果。希望更多的语文教师投身到这种学习方式的组织和研究中来,分享感悟和心得。  相似文献   
6.
蒋兴伦 《辅导员》2014,(14):145-145
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那么,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梦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8.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蒙学著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诸多优点,很适合作为校本教材供小学生来学习。通过学习校本教材《三字经》,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华文化,陶冶性情,厚实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从形式到内容的"两结合"教学方法,即教学形式与语文学习进程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环境相结合,"两结合"教学法,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相似文献   
9.
任爱华 《辅导员》2014,(2):53-53
假期中,我阅读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读此书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二年级时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弟子规》,对端正我们的言行,规范各方面的举止都有不小的帮助,能否用三年级的时间再学习《三字经》呢!其二,两个外甥语文学习尚待提升,可以利用暑假一起读此书,孩子们阅读了经典,积累了典故、知识,我也为给孩子们讲《三字经》汲取了水源。  相似文献   
10.
王蕴银 《江西教育》2007,(11):34-34
一从课题研究人手,培养教师文化底蕴。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同时,我们要求老师读《三字经》《百家姓》,诵唐诗宋词,学成语谚语等。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提高,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汇在教育行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