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卫青霍去病勇战匈奴、唐三藏法师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探访中土大国……这一幕幕传奇都与西北的要塞——河西走廊,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出三藏记集》为苏晋仁、萧练子二先生所点校,为目前通行的唯一整理本。但是其中某些标点和校勘仍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奖赏     
为什么唐三藏偏爱又懒又馋还爱撒谎的猪八戒,神通广大、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却吃力不讨好?好孩子们愤愤不平了。其实,上帝对好孩子自有奖赏。从牛角尖里钻出来吧,还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  相似文献   
4.
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特别是新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特殊的要求。为了正确认识和研究藏传内明学的历史功能和当代价值,在前人研究的经验和基础上,本文试图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把握和归纳藏传内明学的特质及其基本理论,进而以不同的视角阐明其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影响。结合藏区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解析藏传内明学的特质及其价值系统,对藏民族实际生活所带来的正负面效应,以及亟待需要转型的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实则难于成论。  相似文献   
5.
6.
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在印求法十七年后返回长安,带回三藏要文657部.玄奘受命居弘法寺译经,历时三年.汇集后,唐太宗亲自为之撰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圣教序》后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成文,历时二十四年,刻成碑文.此碑文拓本,即是流传至今的书法名帖.  相似文献   
7.
李一平 《考试周刊》2012,(94):11-13
本文通过对《今昔物语集》、《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关玄奘法师故事的比较研究,找出这三本书的创作目的和选材视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是近代汉语时期重要的白话文资料,口语程度比较高。《取经诗话》中",如"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共出现了31次。"如"字不仅意义丰富,而且构词能力也比较强。文章主要对《取经诗话》中的"如"字及其组合形式作了穷尽式的调查,并采用例证的方法,对"如"字的意义及由"如"字构成的四字格词语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详细记述了唐玄奘的生平,其中后五卷主要关涉玄奘归国后翻经的生活经历,其中又多记录与皇帝的交往。本文就书中所记进行集中、归纳,对唐太宗与玄奘的关系作一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用“诗话”二字作为书名,与“诗”“话”相关著作的文本体制有关,其借鉴说部的文体特征,在标题、记事与语言风格上都展现出了独有的艺术文本魅力。同时,从文本传播视角下分析发现,其语言文本戏曲韵味明显、元代基础方言深厚、图文匹配的解说形式,给当时的变文发展带来了极大艺术突破。关于其文体流变特点和表现形式,历来学者从小说、故事、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多方探索,文章深入查找了相关文本资料,着重从对外传播视角分析该文本的文体流变现象,为揭示此类文学文本的历史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提供多层次观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