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梅 《考试周刊》2011,(29):228-228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些人可能对他人或某些事物形成敌对的态度,表现为攻击性的行为;而大多数人则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友好态度,表现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行为,后一种行为便是通常所说的亲社会行为。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忽视。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真正关注同情、分享、助人一类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种好心田     
沈丽新 《成才之路》2011,(31):I0016-I0016
魏书生和陶继新两位老师的职业并不相同——他们一个长期在教育第一线,一个长期在教育媒体,但是他们却有惊人相似的心态:淡定、从容、与人为善,并深深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新闻记者》今年第3期上关于舆论监督应否“与人为善”的争论文章 ,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也各有不足。为了今后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 ,我以为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关于舆论监督的对象 ,这些年来经过新闻界和理论界的讨论 ,已经基本取得共识 ,即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当然也可以包括一般的社会批评。我国的宪法在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 ,也赋予了公民对国家机关与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拥有强大的行政、司法的权力 ,普通的公民作为单一的个体 ,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政府机关运…  相似文献   
4.
重视人文素养的香港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燕颜 《教育导刊》2006,(10):58-59
每次到香港,除了感受到香港的现代、开放、时尚外,更体会到香港人的温文尔雅、热情有礼、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我们一行11人进行了3天的参观学习,所到3间幼儿园都受到热情、细致的接待,并得到了园长、教师们毫无保留的赠予,包括信息和教育资料。每次向匆匆走过的路人问路时,他们总会热情耐心地为你指点,甚至带你走上一段。香港的慈善机构数量及规模、举办的慈善活动、参加慈善活动的人数的比率(与总人口相比)都是非常高(甚至是全球最高)的……所有这些,都让人对香港人的人文素养之高表示惊讶!深究其因,是由于香港重视人文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5.
陈秀云 《新闻实践》2010,(10):21-23
当传媒被新闻主体指责“误读”时,要细心斟别。如果传媒检查新闻文本及业务流程没有纰漏,即便有一些缺点也非如新闻主体所指时,那么就要确认是不是“被误读”。新闻主体指责传媒“误读”有各自的动机,传媒对待不同动机采取行动,相机行事。因为不同动机决定着“被误读”对传媒及社会的损害程度。总之,传媒对待“被误读”既要与人为善,又要坚持原则,摆脱强势组织或个人的工具形象,做好社会守望者。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是一种能够使人和社会进步的武器,善批评者,既可以实现自己的初衷又可以使对方欣然接受。尤其是教师,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既能使学生的不良思想及行为受到谴责,并得到克服,又能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上、作风上的污垢。但一旦批评不当,沦为攻讦或谩骂,武器也就成了道具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刘群 《宁夏教育》2008,(1):78-78
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校长的为人。校长为人要做到三个方面:无欲则刚,与人为善,太上忘情。无欲则刚,就是要求校长无私奉献,把校长当成事业做,千万不能当成官来做。与人为善,就是要求校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太上忘情就是要求校长必须具备平常心,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遇祸不惧,遇福不狂”。  相似文献   
8.
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质。罗曼·罗兰说过:“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的确,善良能给别人无限的温暖和感动。可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能做到善良吗?我们离善良究竞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2,(1):56-56
错例:开展批评应该采取对同志负责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不能吹毛求刺。更不能搞人身攻击。 辨析:“吹毛求刺”应为“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本指吹开皮上的毛.找寻里面的毛病.现多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这里的“吹毛”是故意挑剔的意思,“求”即“寻找”,“疵”指缺点、毛病。由于“疵”与“刺”读音相近,加之“吹毛求疵”确有“挑刺儿”的意思.因此“疵”在这里易被误写作“刺”。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8,(9):18-21
湖南洞口县第一中学吴琳:姐姐,为什么我们总要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很多人在生活中只愿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对于不喜欢的人,或嗤之以鼻,或敬而远之。这种做法对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姐姐建议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想想别人的优点,多作换位思考,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一定会受到朋友的肯定和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