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国名名称 应读燕国 Yan国大宛 大Yuan月氏 月zhi高句丽 高gsu lI身毒 Juan毒秘鲁 B1鲁老挝 老W6 二、民族名鞑靼 鞑d6回纥 回h6吐蕃 T讧b6吐谷浑 珊v丘浑傣族Dai族拉祜族 拉硒族仫佬族 Mn佬族先零 先lian 三、地名渑池 Mi~in池并州 Blng州督亢 督gang商于 商Wfi吴会 吴Kuai阳夏 阳{遗龟兹 QiaCt番阳 P6阳虾蟆陵Ha蟆陵阿房宫 E房宫泌阳 Bbi阳东莞 东guang简 介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代西域国名汉代西域国名古朝鲜名古印度名美洲国名亚洲国名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古代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现代少数民族,在云南…  相似文献   
2.
关新 《新闻爱好者》2008,(10):92-93
专名是专有名词的简称,包括人名、地名、国家名、著作名等。一些专名作为新闻的要素经常出现在标题中,我们若能充分利用好专名拟题,既能很好地概括新闻内容,又能收到简洁生动、精巧别致的效果。利用专名拟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江夏 《新闻前哨》2008,(10):80-82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音响。从这一点来看,“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的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所以,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则依附于画面。这就是我们说的“拍画面”、“配声音”。  相似文献   
4.
《新上海档案》2006,(7):31-32
谢柏梁、陈文铁在2006年第1期《上海文化》撰文介绍:“老中国通”这个专有名词,是按照英语OLD CHINA HANDS直译的。2001年版的《牛津大学俚语词典》中的解释如下:该词流行于1910年以后,专指1900年后居住和工作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牧师、海关人员、资本家、高级职员、金融家、投资家等等。其主体部分是二战时期的欧洲犹太人。  相似文献   
5.
说到李镇西,语文教师可能没几个人不知道他的大名,用如雷贯耳是一点也不为过。对于我而言,在二周前也就仅知其大名而已。在我眼中在,大师是个带有严肃面孔的专有名词,总觉得他们思想深邃的如同哲人一般,是我这等智商的人所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笔者在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名,书名和文学术语这三个方面的翻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素质教育在美国”,认为美国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典范,因而是最成功的。实际上,在美国的教育界.很难找到与素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l相同抑或相近的专有名词。所以,美国不存在“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或理论。因此,要了解美国所进行的素质教育,我们只能从美国公立学校在他们的义务教育阶段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来综合地分析与探讨它的全貌,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有+N”是“程度副词十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有+N”又是由“有+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发展过程中,某些专有名词经过长期、广泛的使用具有了普通名词的特性或含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专有名词向普通化转化的来源,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类型,从而指出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这一现象对丰富英语词汇及增强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隔代育儿”成为专有名词还是近年间的事情。有学者认为,隔代育儿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具有诸多弊端,十分有必要进行关注和反思。但是,也有学者提出,没有必要将隔代教育当作“洪水猛兽”。这种家庭养育方式的优点也是明显的,比如祖辈一代的带养经验、耐心、礼会阅历丰富等,只要“借用”得当,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