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转战云南省威信县期间,曾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同时针对队伍建制大、携带辎重太沉、非战斗人员过多等制约部队机动作战能力的这一重大问题,对部队进行了精减缩编。这是红军长征史上最大、最成功的缩编,史称“扎西缩编”。  相似文献   
2.
陈云与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1934年10月中旬,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从此,陈云开始直接参与长征中的军事指挥行动。身临前线,指挥后卫军团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红五军团是宁都起义改编的部队,下辖第13师和第34师,共一万余人,长征开始时,担负全军后卫任务。10  相似文献   
3.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4.
《新闻窗》2006,(4):108-109
按照贵州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省各主要新闻媒体从2005年12月18日起,沿着当年中央红军的行军线路和相对应的时间开展了“沿着红军的足迹一穿行多彩贵州”大型主题新闻采访活动,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统一推出专栏,以此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贵州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截至2006年5月26日,共刊播各类稿件500余条(篇、幅),并同时开展了“歌唱多彩贵州”慰问演出活动,在全省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一批年轻的记者得到锻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乌江南岸 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底,湘江惨败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为挽败局,毛泽东力排众议,在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下,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进入了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省境内。 进入贵州境内的红军指战员们惊异地发现,这里的穷人瘦得只剩皮包骨,被形象地称为“干人”。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新闻史,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出现过若干颇具"百家争鸣"风范的学术辩论.在新闻传播学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阵地(<新闻学研究资料>、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上,在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等各个领域,一些中国新闻传播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先后就某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议题包括新闻定义、新闻属性、新闻策划、媒介审判、新媒体的未来、传统媒体的命运等方面.但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争论,却只有一例,就是关于<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范长江的论争.这次争鸣潮起潮落,共持续了24年.时至今日,从学术讨论的层面而言,应该说是尘埃落定了.回顾这一争论的过程以及涉及的学术争鸣的方式,对于了解当代新闻史的发展轨迹,无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运动战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打圈子是为了避实就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扩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正是毛泽东运动战思想的体现.运动战贯穿于整个四渡赤水战役,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指挥战役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他领导作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毛泽东把四渡赤水看成是其人生的"得意之笔".一、四渡赤水前的国内形势1.共产党方面.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以王明为主要代表,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共产党内的统治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真相和对此一历史的评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探求历史真相的问题上,唯一的原则,就是尽一切可能实现对历史真实的尽可能准确的描述。勇于直面历史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对待历史真实的尊重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先进程度。近来,学界围绕着当年李希凡写第一篇批判"《红楼梦》研究"文章时,是否致信《文艺报》编辑部探询能否发此批判文章一事,展开了深入的、自由的讨论,已引起世人相应的关注和思考。本刊此期发表的几篇文章,都是就"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之有无而阐述自家观点的,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是否有"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是个老问题,学界多年纷争,并非没有倾向性意见,但也没有定论。愿鲁迅研究专家和学界有识之士发表见解,以推进这一追询历史真相的学术讨论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积聚与发展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也在这条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熊瑶 《出版参考》2010,(7):24-24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主峰,在青石嘴与国民党何炷国骑兵军第七师十九团展开了一场激战。毛泽东果断地对林彪和左权说:“吃掉它!”林彪、左权遂指挥一纵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下山去,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即告大捷。毙敌200余人,俘敌近百人,缴获战马150多匹。由此装备了一个侦察连,红军开始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