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燕  杨振 《湖北档案》2008,(9):45-47
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大规模的中日战争.是两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全面较量。战争期间,为了实施对中国抗战经济的破坏,日本当局对中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假钞为重要手段的货币战,给中国的国民经济和抗战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史实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显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  相似文献   
3.
选择1991年至今出版的英国历史教科书,对其中的中日战争叙事内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日战争在大多数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处于被弱化的地位,中国被忽略。具体表现有三: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内容所占教科书整体内容比例很低;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描述不足;教科书认为国民党依靠外援抵抗日军,其在二战中贡献甚小。英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对中日战争的选择性叙述,形成西方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中日战争历史叙事,教科书无论是在时间维度上还是在文本内容选择中都施展着其可能的叙事偏见。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史上,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胜利。而第二次战争——抗日战争,其结局恰恰相反,中国胜利,日本失败。通过对两次战争的比较分析,可以给中日两国和全世界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6.
一、读示意图,分析示意图的历史特征1.战争前日本国内的历史特征: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为其扩军备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日本对外扩张野心勃勃,确立了“大陆政策”,即第一步侵占中国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③1885年起,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十年扩军计划,到1892年日本已提前完成了这个扩军计划,建立了一  相似文献   
7.
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争夺东亚霸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听过很多历史公开课。历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情形,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深思。而且,心中对历史教育的那份坚守和责任总在提醒着自己、激励着自己,边思考边践行。在此提出的管见,不只为消退内心的些许疑虑,更希望有助于历史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钱斌 《浙江档案》2007,(9):54-56
蔡元培(1868.1-1940.3),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有意识接触西学并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主张教育救国。1898年戊戌变法,因同情维新志士谭嗣同,弃官南下,年底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倡导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千多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变化,有时友好相处、和平共荣,有时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现代以来,中国的日益崛起让日本深感不安,日本甘当美国的马前卒同中国对抗,中日关系亟待拨云见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日关系将归于稳定和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