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7,(8):2-9
随着现代性对乡村产生深刻影响,村庄逐渐"原子化"、"离散化",正在面临失序。学术界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但是对村民分散在不同空间中的"离土又离乡"的村庄如何从整体上维系秩序缺乏考察。移动互联网进入乡村,为这类村庄社会秩序维系带来了可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群成为了村庄新型公共空间。村民通过微信群从不同地域的现实空间走向网络公共空间,经过长期互动形成了合作场域,在其中进行问题剖析、社区学习、舆论监督、加强邻里关系、开展媒介动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离散化"村庄的再次聚合,将"半熟人社会"转变为"熟人社会"。微信群中的在场和互训是关键因素,村民通过集体的虚拟在场和互相规训再造了"公共人",从而维系了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的互文、变文、互训知识,学生认识比较模糊,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应结合文言翻译,需要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3.
《类篇》的互训,绝大多数是对原有字书、辞书以及韵书材料的直接借鉴,其中有的直接引用,有的加以必要的增删,有的是借鉴前代传注类训诂的研究成果以及采录实际语言,还有的依据古今音变。  相似文献   
4.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就是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和补充的修辞方法。“互文”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研究对应词语在意义上的特殊关系,能找出其中的对应规律。“互文”有三条规律:一是互训,二是互训,三是互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说文冲的三对互训词进行了辩释。“玩”与“弄”的区别在于玩具有随意性、短时间性和观赏性,常作名词;弄具有技艺性、长时间性和被观赏性,作动词。“芰”与“”的区别是芰本指菱叶而本指果实。“杀”与“戮”的区别是戮本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剥夺受戮者的生命并对之进行残辱,对象必须是人,但生死均可,施动者须人,施受异体;杀可以是刑杀,也可以是一般的杀,对象可人可物,但须生者,施受一般异体,也可同体。  相似文献   
6.
互训与互文     
桂天翊 《学语文》2002,(2):45-45
训诂学中的“互义为训”,称为互训;修辞学中的“互文见义”,称为互文。中学古诗文中这两种现象都较为常见。学生掌握了“互文为训”和“互文见义”的知识,对于理解古诗文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许多资料多有介绍,综合起来,常见的有从字形(造字法)、字音(通假)、语法、语境、对称结构、所学积累(成语、词语)中迁移等几个方面着手,寻求落实词义的途径。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断者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积累,方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大量的阅读与教学实践中发现,将特定语境中那个单音节文言实词,通过联想派生出一个并列式结构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以此作比对,从而推导出该文言实词可能具有双音节词语中另一半词素的意义。这一做法也可算是"互训"吧,它主要借助推断者的现代汉语积累,此种做法,笔者多有使用,窃以为可以作为推断文言实词的一条可行方法。此种推导的理论依据是,古代汉语用词多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为主。因此,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古汉语词汇往往借助并列式的构词方式,诞生了大量的现代汉语词汇,从而为我们运用互训法提供大量可行的素材。下面举两组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17,(1):67-70
理论上,声训的训释词是被释词的源词,所以不能互训,否则就倒流为源了。实际上,直接推求语源的声训确实不当互训;如果被释词和训释词都可以离析共同的"义类"和相对应的"事类",则可以以"义类"为枢纽而互训。  相似文献   
9.
刘熙《释名》训诂中的“互训”具有不同于一般互训的特点:第一,互为训释的两个词词性不一致;第二,互为训释的两个词中,同一个词作为被释词与训释词时意义不相同,它们实际上往往是同形异词或同词异义;第三,《释名》中的互训不是同义相训而是同源相训,因此,《释名》中这种貌似互训的现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并不是互训,基于这种分析,建议把一般训诂中的互训称为义训类互别,而把《释名》中的上述“互训”称为声训类互训。  相似文献   
10.
"考""老"新释     
<说文>建构了一个完善的形音义解说体系.转注字必须是部首相同,意义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三者缺一不可."考""老"二字属于同一部首,意义相同,上古读音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