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晋以来,秦汉时代出现的地名“五岭”即被认为是五大山岭的意思。这种看法其实是没有依据的。五岭应为古越语的汉字记音地名,其义即大山;把五岭解释为五大山岭乃晋以降学者的误识与附会。五岭本义的破译,对探索中国许多历史地名的语源和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揭阳岭是潮汕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重要地名。本文试从“岭”字的本义及“五岭”的多种说法入手,论证“五岭之戍”实际上是秦始皇用兵南方之泛指。“岭”的本义是“山道”。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晋裴渊《广州记》所列五岭之一的揭阳岭的原型是在漳浦县境的蒲葵关。  相似文献   
3.
自晋以来,秦汉时代出现的地名"五岭"即被认为是五大山岭的意思。这种看法其实是没有依据的。五岭应为古越语的汉字记音地名,其义即大山;把五岭解释为五大山岭乃晋以降学者的误识与附会。五岭本义的破译,对探索中国许多历史地名的语源和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王浩、徐光华的《古揭阳的建置与“榕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古揭阳的建置、汉人四次入潮和所谓“榕江文化”的内涵)作了不同看法的分析,认为揭阳置县应是汉元鼎六年平定南越后较为可靠;而所谓“汉人四次入潮”,实际首尾两次皆越人,并非汉人(那时也不称汉人,只称华夏)其他两次,实际也只来到都庞岭(在今连江与常宁县间,古也称揭岭,但不是揭阳县),没有来到揭阳。由此,说汉文化很早就在揭阳传播就未免言过其实,因为至今,秦以前汉人聚居的村落一个也没发现过。至于史定降汉,吴砀拒吴的行为更不能说明那时潮汕人就已有“效忠君主和中央政权”的思想。就语言说,也不能说揭阳话就保留古音古词最多最美。  相似文献   
5.
地名拾趣     
五岭:指越城陵、都庞岭、荫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东、广西北部交界处。据《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王知蜀王好色,特送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个大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时,见一大蛇钻入山洞中,五力士共同抓住蛇尾往外拉,忽然间山崩地裂,把五个壮士和美女全埋在底下,山也分成了五岭。  相似文献   
6.
正〔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②,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③,散上峰头望故乡。【注释】①上人,即僧侣。浩初上人是作者的朋友。②海畔:海边。古人以五岭之南近海,称为岭海。所以诗中把柳州称为海畔。剑铓(máng):剑锋。③若为:怎能。  相似文献   
7.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诗则是歌颂完成二万五千里征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丽史诗。长征途中,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越过万水千山。当红军来到陕北时,长征已胜利在望。作为长征的率领者,毛泽东同志此时此刻回顾经军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路程,怎能不心潮澎湃?便欣然运笔用律诗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永恒的诗篇。长征的年代,长征历史的苦难,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是遥远而陌生的。教好这首诗,首先需要很好地把握教材。诗歌开头,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句,点明全诗的主题。一个"难"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远征虽"难",红军却"不怕"只等闲,热情地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三、四句写山。五岭重峦叠嶂,"逶迤"一词,写出山势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