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2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2.
湘西南侗族青少年足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湘西南侗族青少年足型及其发展趋势 ,按活体测量要求 ,对湖南省通道和靖州侗族自治县 1343名侗族青少年 (7~ 18岁 )的足长、足宽进行了测量 ,并按足宽足长指数进行分类 ,结合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侗族青少年的足长、足宽分别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16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足长与足宽之间存在正相关 ;足型以中间型最多 ;侗族与汉族青少年足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与畲族青少年足型分布的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4.
从2006年罗永超教授申报的《侗族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课题得到立项起,凯里学院民族数学研究所就开始侗族鼓楼数学文化研究,至今已经历6个春秋,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大陆、香港和台湾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2011,(4):F0002-F0002
在所有关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资料中,都提到了这里独特的“侗文化”——它们集中在通道阳烂至坪坦近50公里的狭长地带。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最具侗族特色的鼓楼与桥。  相似文献   
6.
《怀化学院学报》2014,(7):F0003-F0003
正2005年6月,学者阳国胜首次提出了"炎帝故里在会同"的观点学说,引起了学术界一大批专家、学者对会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学术界热议炎帝故里的新热潮。2009年5月上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同县人民政府在会同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史学、易学、炎黄、民俗、民族、古文字、考古等学术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近40位专家参会,与会专家对"炎帝故里会同说"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侗族民间乐器与侗族人民的音乐生活、风土习俗紧密相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礼器、男女爱情交往中的纽带、传统禁忌习俗中的圣器,体现了民族历史的传承性、民族文化的教育性、和谐山寨的娱乐性以及种族繁衍的媒介性。  相似文献   
8.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聪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予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  相似文献   
9.
对267例湖南侗族正常人的鼻部进行了11项观察和4项测量研究,计算了鼻指数,并按鼻指数划分鼻型,表明湖南侗族以中鼻型为主,对鼻高度值与鼻宽度值列出了综合表,根据此表将鼻分为9种类型,其中低窄型是一种最常见、最理想的鼻型。  相似文献   
10.
侗族嗜酸,侗酸种类繁多,醇香可口,有荤酸、素酸、腌酸、煮酸等等。侗族谈情说爱不离酸,婚俗不离酸,育俗不离酸,丧俗不离酸,"月也"待客不离酸,建房不离酸,于是嗜酸也就成了区分侗族与其他民族的一个边界,从而赋予"侗不离酸"具有民族认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