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圣人孔子之言行与现代小学教学理念相结合,通过一些途径,借"古"人之良方开展"今"时班级德育工作,做到"借古喻今,德学双馨"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历史悲剧《屈原》的作者郭沫若在抗战时代背景下对战国历史的独特认识为基础 ,阐明了该剧“借古喻今”的根据及伦理意义上的“崇高美”特征 ,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剧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上的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3.
王钢 《今传媒》2012,(9):84-85
陕西是十三朝建都之所,周、秦、汉、唐四个朝代曾将东方文明推向巅峰。吸纳、吞吐,熔于一炉;开放,前行,自强不息,长久以来成为了陕西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命脉。《陕西故事》以陕西当地的六个人文主题为线索,追溯了以陕西古土为源头的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以电视手段表现历史题材并镕入时代元素。除了纪录片的基本手法之外,该片还融入了诸如"情景再现"等电视剧元素,适度地写意,以此增加了该片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地提高了该片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4.
王钢 《报刊之友》2012,(9):84-85
陕西是十三朝建都之所,周、秦、汉、唐四个朝代曾将东方文明推向巅峰。吸纳、吞吐,熔于一炉;开放,前行,自强不息,长久以来成为了陕西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命脉。《陕西故事》以陕西当地的六个人文主题为线索,追溯了以陕西古土为源头的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以电视手段表现历史题材并镕入时代元素。除了纪录片的基本手法之外,该片还融入了诸如“情景再现”等电视剧元素,适度地写意,以此增加了该片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地提高了该片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5.
刘育根 《文教资料》2007,(27):18-19
狄更斯出身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长期与下层人民接触,对他们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勿以暴抗暴"、仁爱救世的人道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对《双城记》的分析,具体展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苏佳依 《高中生》2015,(12):4-5
【高考佳作】讲过真话的小孩子浙江一考生“爸爸,那个人没有穿衣服!”在毕恭毕敬的人群中发出阵阵叫喊的孩子,有一天竟然走出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来到了21世纪的中国。走在街上,他还来不及感叹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就看到一位老人在不远处跌倒了。他心里一惊,赶忙跑过去将老人扶了起来。几个意味奇怪的眼神落在他身上。一位阿姨神神秘秘地将他拉到一旁,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随随便便就去扶人,当心他敲诈你!”他摸摸脑袋,并不是很明白。阿姨摇了摇头,带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走开了。  相似文献   
7.
李唐通过对历史人物故事的描绘,借古喻今,曲折而隐喻地以此讽刺那些破坏国家统一而在金朝苟延残喘的官僚们缺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民族骨气,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一片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8.
很多老师对寓言类文本的教学解读往往存在着模式化、功利化的倾向。对此,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鹬蚌相争》为例,提出寓言类文本教学解读的一些基本原则。一、抓住寓言类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解读许多老师执教《鹬蚌相争》,往往先是读读演演,然后写写课后的问题:"鹬和蚌傻在哪儿?"课到这儿就结束了,不无遗憾。解读此类文本,我们首先需弄清楚寓言是什么?"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正气歌》及话剧公演、电影制作、放映环境为主线,考察其背后的文化人、文化组织的状况,以厘清抗战期间上海影视演艺圈之一脉,填补中国影剧史的一段空白。通过追踪轰动一时的剧目《文天祥》公演轨迹的史实,厘清了孤岛时期与沦陷时期戏剧之一脉,并证明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血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的篇幅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