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自身便是一种艺术。我们教师"以舌为耕",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而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句迄今仍为人乐道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管克罗齐本人怎样解释,许多人更多地是从负面意义理解这句话,即认为历史都是后来者按照现实需要或即时理解来建构的,历史便不是对已逝过程的还原而是曲解。所谓官方修史,以史服务于政治,以国家威权史观定于一尊,即属此列。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是一个反对克罗齐的批评家 ,这导致他们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截然不同。但梁实秋与克罗齐之间 ,又在情与理的关系 ,文学工具说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等问题上有着相近的观点 ,这源自于他们二人本有相近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克罗齐的世界学术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是一本属于历史哲学范畴的史学概论性质的史论作。否定“历史认识客体”的客观性与过去性,否认“历史哲学”的意义是此书的二个重要议题。此外,克罗齐在书中还极力否定“普遍性”。这些问题的要害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揭露克罗齐“史论”的虚伪性,有助于引导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推动历史学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语言敏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说:“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能隐约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艺术论》中也有这样的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一类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对克罗齐构建其思想体系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其精神哲学中对“经济…‘实践”等核心概念的重视和强调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直接的联系;克罗齐对其思想的“祖先”黑格尔的研读最初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桥梁的。探讨这两种影响将会使我们对克罗齐的认识不只局限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历史哲学家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表现主义艺术是西方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入手,通过与传统绘画艺术比较,可以概括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表现主义艺术的出现对传统美学带来的挑战,并能够从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的角度来诠释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现象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趣味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味。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趣味呢?克罗齐认为,艺术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藏在意象中的佳妙之处,这不是人人都能体味出来的。朱光潜解释说,所谓趣味,是指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这个解释既指出了趣味存在于对象之中,又指出了趣味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佳妙”一词也揭示了艺术趣味在于引人入胜之处。语文的本质是语言,语言的典范是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现实     
《中文自修》2012,(Z1):79
当一个问题被抛出:历史是什么?雨果会这么告诉你: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当人们又追问下一个问题:历史为什么重要?克罗齐会说,那是因为"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历史与现实仿佛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正是由于这种复杂而深刻的联系,人们才不断地走进记忆深处,不断地整理事物发展的脉络,不断地与古人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