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9241篇
科学研究   93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41篇
综合类   228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89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1242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984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初·名师     
教育格言“因方成珪,遇圆成璧”——语文是每个人的语文。教学主张从教以来,袁菊华老师一直致力于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她注重还原或引入生活具体情境,力求打通文本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壁垒,让阅读变得可亲、可感、可迁移,哪怕小小的常规默写,也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加以理解性记忆。袁菊华倡导整本书阅读,和学生的共读、共享、共写,从读书笔记到专业论文,往来修改,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3):17-18
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赋分高,得分低的压轴题。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习惯于借题悟道,即借助一道道题目的演练去掌握解题角度和思路,收效甚微。笔者打破常规思路,采用"借文悟道"和"以写悟道"的形式进行小说结尾表达题的创新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规则与自由     
2003年7月,某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了镇组织的交接班验收考试。其中,一年级语文试卷最后一题“看图写话”的题目是这样的: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要求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三句话。第一幅图画的是草地、马群、蝴蝶、花丛;第二幅图画的是柳树、燕子、稻田、小河、小鱼;第三幅图画的是蓝天、白云、小鸟、羊扎、  相似文献   
4.
5.
本刊在今年第一期“应试技巧”栏目中刊载了由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陈经纶中学的王大绩老师撰写的《仿写与文采》一文看,受到了读者好评,尤其是王大绩老师应编辑之约在文末出的3道仿写练习题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纷纷写来了仿写练习答案。本刊将读者写来的仿写答案经初选后,转给王大绩老师进行了点评,现将王大绩老师的点评文章和评出的优秀答案及入围答案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如“在月亮上荡秋千、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仙人掌 咬定黄沙不放松,立根原在沙漠中. 千磨万击还不倒,任你酷暑与严冬.  相似文献   
8.
何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02-1304
分析申奥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和巨大影响,阐释如何借奥运契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功能意念和交际能力是七十年代末英语教学的新概念。本文回顾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及方法;探讨了功能意念的内容及作用;讨论了交际能力的内涵,揭示了现代英语教学的方向和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章以《魏其武安侯列传》一为例,与《左传》进行适当比较,以窥探《史记》写人艺术的一般特征。论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精心选择提炼典型事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现其性格,使人物性格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二)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从细处刻划人物性格。(三)多样灵活地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四)合理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对话凸现人物性格,(五)巧妙利用“论赞”形式深化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