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与李商隐的诗歌意境大多虚荒诞幻。传统文学观念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其艺术功能.以至后人对二李诗歌硝“模糊”意象褒贬不一,或片面认为李商隐步李贺之后尘。比较二李诗歌兴象的美学特征,一日情势,一日情韵。探讨其诗歌艺术的成因,乃在于有普泛的宗教意识的渗透。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心理对诗人审美体验的影响,故有各自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唐诗宋诗风格不同,气象迥异。唐诗总体风貌昂扬向上,积极乐观,气度非凡,宋诗却毫无唐诗之雍容气度与豪迈气势。唐诗主兴象,而宋诗主理趣。  相似文献   
3.
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是“象”,“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极强生命力。“象”与教育技术同源、同构、同质。“象”的内涵、特征、特点、功能及其行象的方法:观物取象、制器立象、立象尽意、想象、兴象、象外之象、超以象外、得意忘象等均妙契于教育技术,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彰显教育价值提供了有力手段,也为构建教育技术“象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点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5.
兴象”组合成词最早见于唐代贾公彦的《周礼注疏》,但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却是由殷璠首次拈出。贾殷二氏的“兴象”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殷璠的“兴象”指的是兴中之象,它首先是指审美兴发状态下的取象,同时亦指作品显现出的一种言尽意余的美学意味。殷璠“兴象”说的最大意义在于沟通了整个文学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6.
殷璠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璠“神来””理想的典型代农。  相似文献   
7.
严羽的“妙悟说”,针对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病,标举“盛唐兴象”,构筑了“以禅喻诗”的诗学体系。本文拟从诗禅的有关表述入手,分别对“悟”的对象、“悟”的途径、“悟”的境界作粗浅分析,以准确把握“妙悟说”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是古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兴"源于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文化.它保留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在文学上的最初特征表现为单纯的起句、起韵与起情,"兴"在诗中起烘托与象征主观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象.  相似文献   
9.
孔子《论语.阳货》中载:“小子何莫学夫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故后世一些学者往往将《诗经》中的鸟兽草木虫鱼作为增加自己学识的名物来予以接受。然而这对于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理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诗经》兴象中的各种鱼类兴象,在其自然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和文化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和诗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健,更是认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起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谈比兴     
比显兴隐。关于“兴”,向来众说纷纭,而多说“流”,少深“源”。对“兴”的历程进行考察,得出:原始兴象与原始宗教有关,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内容渐渐消退,而其模式却不断地被模仿和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它正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诗歌艺术形式,并最终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