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体现在为编辑学研究制定了方针,解决了编辑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定性问题,揭示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了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并不断促其完善,对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艰苦探索,以及组织编写编辑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等。  相似文献   
3.
卞葆 《中国编辑》2011,(6):42-45
刘杲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期间,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国编辑学会十分关注和倡导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文章从刘杲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贡献的回顾,对编辑责任、义利和质量意识的论述两方面,分析了刘杲的编辑职业道德观及其对学界、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蔡鸿程 《出版科学》2012,20(1):12-15
学习刘杲同志有关图书质量问题的论述,联系出版编辑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5.
刘杲编辑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在出版活动中,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文化是出版的灵魂"。刘杲先生的编辑出版观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出版的文化特色,彰显了他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出版的本质是文化,要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就要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刘杲的编辑出版观为我们促进编辑出版事业发展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杲先生致力于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又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和出版新技术环境下编辑活动的新特点,形成了对编辑学的系统认识。其中关于作为编辑活动产品的出版物的特质、编辑劳动的基本属性、编辑活动规律、编辑学学科发展、编辑人才、文化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的论述,是其编辑学理论的核心区域,而对新形势下编辑活动特点与本质的辩证把握,则为编辑学理论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叙了笔者就编辑出版相关问题拜访刘杲先生的经历,从刘老"文化的出版观""出版人"的自我定位,以及对青年编辑出版人的关心与鼓励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其中,刘老所提出的编辑思想观念、他对于编辑事业不渝的热爱之情和豁达的处事态度,都对从事编辑出版事业的后来者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我们锻炼慧眼,慧眼识明珠,慧眼识英雄。我们关注新生力量,披沙拣金,伯乐一顾。我们在未成熟的作品中发现名篇佳作,在未成名的作者中发现英才俊杰。"这是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出版家刘杲先生在《我们是中国编辑》中的一段话。他饱含感情地概括了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一部作品的问世,既包含了作者的心血,也凝结了编辑的智慧。那编辑究竟是做什么的呢?编辑出版学究竟是怎样一种学科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编辑—崇高的职业"、"编辑工作的最高追求是出版传世之作"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刘杲关于编辑职业、使命、地位、责任、作用、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见解和观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杲先生的《出版笔记》中有两篇文章专门论述了编辑史、出版史研究问题,提纲挈领、内容丰富。本文以编辑史为中心,以这两篇文章为依据,从编辑史研究与编辑学科建设的关系,编辑史与出版史的关系,编辑史与多种学科史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梳理了刘杲先生有关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