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的培养是当下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德才兼备,五育并举”是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是塑造挺拔灵魂的关键.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者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互相融合与促进作用.文章从“德育,塑造完美人格”“智育,发展科学素养”“体育,塑造坚强毅力”“美育,陶冶审美情操”“劳育,缔造美好生活”五方面着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技艺劳育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增强职业教育“整体”适应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艺劳育具有不同的价值意蕴,包括有助于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个体)、现代职业教育(介体)以及技能型社会(客体)的高质量发展。利用TOE框架审视新时代职业院校技艺劳育的实施过程,发现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技艺劳育内容设计的“悬浮”、技艺劳育组织供给的“失序”以及技艺劳育文化引领的“弱化”等问题。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推进职业院校技艺劳育迫切需要做到完善“技术”布局与创新,助推技艺劳育整合性发展;完善“组织”规划与经营,助力技艺劳育适应性发展;完善“环境”制度与体系,助推技艺劳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教育学把素质定义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无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和素质。”这段表述中的“身心’就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素质。人的生理素质是与生惧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它是先天遗传的,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人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各种心理现象,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光无遗传与后天环境教育的“结合”。“身心’的发展是在人生活的客观自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该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以水稻生产的时空差异为线索,从湖南成为“九州粮仓”到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的打破,传统水稻生产实现全程绿色生产且平均亩产创新高的真实情境中,整合农业区位因素;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实现思维进阶,理解党和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树立人地协调观;安排学生课前进行农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并学会整理数据,用图表呈现农业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正确表达观点,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因素,高校在开展实践劳育过程中存在“重灌输轻探索”“重硬件缺指导”等问题,本文从学生参与学生管理服务平台角度探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与实践劳育平台融合的重要意义,对比中外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分析实践劳育平台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探析实践劳育平台融合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9,(5):73-78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受边际效用递减、制度生命周期等客观因素制约,经济资助呈现出资源配置功能衰减、权责失衡、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对其做出路径优化。资助育人路径优化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提高经济资助的精准性,解决资助层面问题,真正做到"精准资助";二是从"劳育"切入,提高经济受助学生综合素质,在优化资助体系的同时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将“理解教育”的文化内涵纳入立德树人的德育行动中。在落实五育并举的同时,构建了基于“理解教育”文化内涵的劳育“五星”课程体系。学校创设劳育“五星”课程的实施路径,创新劳动教育的学习范式,突出劳动的多元评价手段,形成五维联动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时代地方院校建设需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充分调研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依据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探究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元素,构建适应时代要求且具备学校特点的劳育课程体系;推动劳育与学科、专业特色有效整合,探索系统建构高校“四层面”劳动教育体系和“四元化”劳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聋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又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极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开掘美育因素,将美育贯穿缝纫教学的始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品缝制中感知劳动过程的美,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美,在学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