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5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束有春 《寻根》2021,(2):19-23
"买宴"一词,与今人聚饮时付款买单意同。在我国封建社会,曾出现大臣捐献钱财来参加国君宴会的情况,称为"买宴"。但南唐李璟、李煜父子的"买宴",却是臣属国的国君在为宗主国的皇上买单,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宋史》卷四百七十八"列传"中出现的"世家"字样,感觉与《史记》"本纪""表""世家""列传"的并列体例明显不同,将"世家"置于"列传"之中且下降了一个级别。原来,《宋史》将"十国"中为宋王朝所灭的南唐、吴越、南汉、后蜀、荆南(南平)、北汉政权,都在"列传"中用"世家"来进行记载,将"世家"附属在"列传"之中。  相似文献   
2.
昨梦芳洲采白藏.归期且喜故园春。(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 有的诗题点明送别之意,诗中出现“白蒴洲”这个地点。如:  相似文献   
3.
<东越列传>中认为东越、闽越皆为黄帝子孙,体现了贯穿<史记>全书的民族大一统思想,而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司马迁对汉越之间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东越等民族的内迁则有利于形成汉的一统天下,发展了我国的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4.
章以《魏其武安侯列传》一为例,与《左传》进行适当比较,以窥探《史记》写人艺术的一般特征。论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精心选择提炼典型事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现其性格,使人物性格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二)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从细处刻划人物性格。(三)多样灵活地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四)合理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对话凸现人物性格,(五)巧妙利用“论赞”形式深化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5.
何光岳 《寻根》2004,(6):4-8
匈奴为夏桀之子淳维之后,《史记》已有明确记载。秦汉时,兴起于内蒙古,后来逐渐并吞楼烦、林胡、白羊、丁令及乌孙、大月氏、西域等国,形成强大的国家,后分裂成南、北匈奴。不久,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汉朝所败,其中一支向西迁,成为西匈奴,横扫中亚、里海、黑海、东欧直至中欧法兰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是指曾经活跃在大漠南北、(北界西伯利亚,西接阿尔泰山,东连大兴安岭,南逾阴山)包括匈奴、突厥、东胡三大系统的各族,从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第一个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国家政权的匈奴,到先后占领西域、西亚和东欧,建立四大汗国的蒙古,前后历经近二千年。那么,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有数以百计的民族诞生、繁衍、生息。他们曾经轰轰烈烈地建立国家、缔造文明,又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这些已经仅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中的少数民族,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2018年,本刊将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郭飞平教授的帮助下,试图寻找这些民族失落的踪迹,探索他们消失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史记》开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先河,为中国近世小说叙事艺术之滥觞。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超前成熟,代表着古典文学的一个高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史记》中的叙事名篇,其人物刻画与叙事结构都已臻化境,由此可管窥《史记》小说叙事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司马迁笔下一篇较为特殊的文章。作者的叙事较少,而传主的文赋却选录极多。前人认为这是由于子长极为喜爱相如文赋所致,但从全篇的行文结构、作者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及该文与《屈原贾谊列传》比较阅读而言,实非如此。司马迁选录相如的文赋,并非是欣赏其中雍容华丽的辞章的表层形式,而是结构全文的需要,也是借他人之文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司马相如本人,司马迁在字里行间透露了中肯但并不褒扬的客观态度,并不是"心折长卿之至"一语所能道尽。  相似文献   
10.
从对二十世纪以来《海上花列传》研究的论著与相关论文的梳理与归纳可知,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层化,同时也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