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的时候,我曾聆听过老舍先生的课,讲的是文学语言。本来北京话就有风趣的成分,再加上先生的性格,每说一句话,都透着逗乐儿。 老舍的幽默是任何人都模仿不来的。  相似文献   
2.
祁县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祁县方言中的"的"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外,还有其特殊的用法。分别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的持续、事物在某方面达到的程度、动作完成后客体的存在状况、祈使意义、趋向意义、动作进行的方式手段(和某动词一起作状语修饰另一动词)。其中与普通话中"着"用法对应的"的",应看作是语音演变后山西方言保留"着"古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猫的死刑     
我家过去住在北京的东城。东城的房子大多是古老的四合院,楼房好像并不多,但我们住的院子有两座楼,前楼和后楼。前楼是黄色的,后楼是灰色的。每座楼的顶上都有一个阳台,是  相似文献   
4.
“京”范儿     
2011/BEIJING北京话"范儿"就是"劲头""派头"的意思,就是指在外貌、行为、或是在某种风格中特别不错的意思,有点相近于"气质"、"有情调"的意思,来源于北京方言。  相似文献   
5.
谭汝为 《百科知识》2012,(17):49-51
正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体会到的不仅是天津城独特的建筑韵味,以及天津小吃的美味,还一下子会被直爽、豪放、简洁、幽默、语调独特的天津话逗乐了。天津方言岛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接近,二者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其次在词汇方面,而语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通常人们说的天津方言(或天津话),是指天津市内六个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它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个分支。总体来看,天津方言片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片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片,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  相似文献   
6.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词主要包括"白"、"白白"、"平白"等副词。两类副词无论在内部成员的组成还是各自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文论通过对其个体的考察,揭示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干 《教学随笔》2013,(19):1-3
<正>我是一个南方人,到现在北京话也不能听个百分百,要是真正的老北京老胡同说起地道的老北京话来,我就接不上茬儿,至于说嘛,也只能用一用流行的词儿,发音有时还跑调。但我很喜欢北京话写成的小说,比如王朔吧,我对他最初的认同不是他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他的小说形式。王朔小说的价值观念固然有他的突破性,但王朔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在他之前的徐星、刘索拉以及陈建  相似文献   
8.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声、韵、调诸方面比较分析邯郸方言的语音特点,即邯郸方言与北京话、邯郸各方言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指出这些特点的形成皆取决于方言各自的内部机制和外部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近现代北京话中儿化词的运用变化情况,以《红楼梦》和《穆斯林的葬礼》两本书分别作为北京近代和现代儿化词研究的语料,对书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语料中的儿化词进行分类,剖析18世纪北京儿化词运用情况,与现代北京儿化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儿化词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唤起人们对儿化词使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