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群体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华夏文化》2004,(2):22-24
县级政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低一级的基层政权,是封建官僚机构的末梢。其行政首脑称县令或知县。虽然他们品级较低,但在地方行政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真正的“治事之官”(意即负责实际事务的官)。故此,传统的县令或知县常被称为“亲民官”或“父母官”。北洋政府时期,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把以前凡有直辖地方的府、直隶厅、直隶州和厅、州等地方政权,一律改称为县。“县置知事,隶属道尹,为县行政长官”。因此,县知事就成为县级行政机构的行政首脑。纵观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群体,固然与传统的县官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京政府时期的留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岭 《历史档案》2006,2(2):106-112
在近代留学史上,中国学子负笈德国占有重要地位,其高潮主要是北洋政府晚期和南京政府前期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拟依据所见资料,将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留德教育情况做一简略述评,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进展。一中国青年留学德国,始于晚清,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到那里学习军  相似文献   
3.
李群 《档案天地》2006,(4):9-11
20世纪初.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被介绍到中国.那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进步书刊.传播之初即被北洋政府视为洪水猛兽.扣上“煽惑人心”的帽子。加以严格检查和控制。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后.先后颁行《出版法》等一系列文化专制法规.组织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进行全面查禁和扼杀.  相似文献   
4.
1920-1921年北洋政府为赈济中国北方旱灾,对内发行公债、向外努力借债。这两笔债务的性质既不同于政治借款,又不同于实业借款,在中国内外债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局面,然而,在外交方面,相对于清政府而言北洋政府却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一味地"卖国求荣",相反,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场合,北洋政府还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寻求外交突破,改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外和约方面,北洋政府更是积极努力修改和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尽管这些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时期,在长芦盐区,因引岸专商制沿袭已久,弊端丛生。官吏、兵弁、商人等利用其制度漏洞,偷漏贩运私盐,使得长芦盐区"体制内私盐"盛行。在芦盐产、运、销的各个环节,均存在私盐。在生产环节,存在"滩私";在储存环节,存在"坨私";在运销环节,存在"邻私"。  相似文献   
7.
一 1916年5月20日,上海《新闻报》刊登了一则"北京特别通讯"报道: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总行在停止兑现、付现的院令发表前,曾电向各地分行征询意见.交通各分行皆无异议;而中国各分行均不赞同,尤以上海、镇江、南京、汉口等分行反抗最烈,慷慨陈词:"交通银行自杀,系属自取,中国银行陪杀,于心难安.宁可刑戳及身,不忍苟且从命."此后不久,北洋政府又收到一纸措辞激烈的电文:"为对持票人负责,无论处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愿尽一切力量,将库中现金兑至最后一元,始行停兑."不难看出,透过字里行间,拟电人的慷慨激昂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活跃着一位广东籍翰林——梁士诒。他科举起家,书生从政,无书不观,热心兵事,娴于经济,几落几起,官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当时政坛主要人物袁世凯、孙中山、徐世昌、张作霖、段祺瑞乃至蒋介石,均对其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9.
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袁世凯和其继任者们不敢公然违背新闻出版自由的精神,而是在自由民主框架内通过积极对新闻出版进行立法,表面上维持言论出版自由,实则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利益。北洋政府这种表里不一的新闻立法目的,就是其立法行为的表里双面性。原因是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自由已经深入人心,轻易不可撼动;北洋政府出于其根本性质而不可能放弃为维护其统治而控制新闻出版的行为。北洋政府立法行为的双面性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舆论生存壮大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日后的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舆论控制手段提供了大量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洋政府时期,政府信用不彰,袁世凯政府为使国内公债顺利发行,不得不采取措施,重新树立国债的信用。措施在实行初期保证了公债的顺利发行,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即人民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