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黑夜小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20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一种小说类型,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心理。小说通过一系列黑夜型意象,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恐惧。塑造了黑夜型人物形象,即幽灵式人物:这些人物要么真实存在,要么存在于主人公的潜意识中,两种情况均表现出人物的内心异化。另外,小说还运用了黑夜型叙事策略,即循环式叙事,这种叙事导致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讲述效果,进一步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3.
世界闻名的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文学创作分四个时期:早期、中期、鼎盛时期及晚期。作品所反映的是始终如一的主题: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体验和感受。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孤独者的形象,具有特有的审美价值。卡波特对美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准确评价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是一项很有意义、值得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5.
卡波特作品《冷血》以其独特的非虚构小说形式解读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在分析产生主人公佩里现象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这一悲剧人物是美国特定社会下产生的不和谐而导致其成为博弈出局者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寻找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其小说主人公们从对父亲的寻找、情感的寻找和文化认同的寻找三个方面反映了他们在本我、自我、超我进行的探索,折射出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自我寻找这一阶段,正是通过种种寻找和磨砺,才能形成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建立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现实主义小说《第凡尼的早餐》中女主人公悲剧式的个性和命运进行了介绍与评述,对不为世俗所容的天真、诚实的流浪女霍利的不幸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指出在编织美丽动人的梦想,着力营造乐观明朗情调的背景下隐藏着作者面对当时麦卡锡反动政治高压下美国社会深深的惆怅、茫然与思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