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社会观的基本观点以及在现实条件下重申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对大学生个体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文章试图从对人的本质、历史唯物论的社会观、人的社会化、自我意识四个方面,就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历史唯物论中所力图揭示的人与社会的客观关系,所深刻阐明的社会历史观的核心观点,乃是社会以人为本。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在起源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人的产生和存在;第二,社会在变化发展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推动的;第三,社会在存在价值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根本价值乃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恰是由于科学地阐明了这一观点并且围绕它加以展开和发挥,才使历史唯物论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科学性。也正是在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才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党群关系上所提出的群众路线,在施政理念上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对于历史唯物论"社会以人为本"理论观点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4.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对这一命题从哲学层面上加以剖析,对于准确把握其理论内涵及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践行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谈女祸诗     
本刊上期所载拙文《谈女祸诗》中,笔者引用了唐人崔道融、杜牧、韦庄,以及清人赵翼等人的诗;而且指出这些诗的题旨,都可归结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说的:“女宠虽自古为患,其过终在男子。”顾义思名,应把那些诗称为“反女祸诗”才对。历史唯物论昭示我们: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占统治地位。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反女祸诗只出于少数正直清醒的文人墨客笔下,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些强词夺理的以女姓为祸水的诗篇。我们披展两首如下: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界将过去视古代少数民族为“夷狄”,且在近现代也歧视少数民族的,称为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视少数民族中人排斥汉族的,称为地方或狭隘民族主义。只有将古今我国各民族一视同仁、平等看待的,才认为是正确并合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原理的。而近些年。也出现了这样一些反常倾向的著述。作者自己是汉民族,却非历史的将古代所有少数民族中多少有过社会历史贡献的首脑人物,孤立、过头地拔高,片面吹夸他们个人如何英雄了得,只讲正面。不讲或少讲负面。不去全面地叙讲评价他们的历史,甚至将众所周知必不可少并对其后也有重大影响和关联的不利于拔高他们的史实,也尽量避而不言。这种反常倾向,历史唯物论似乎还未涉及界定过,笔者无以名之,姑称之为“大‘少数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千家驹是我国老一辈的马列主义经济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问题作过比较系统、精辟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着力批判当时中国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代表的各种农村改良运动;二是针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凋敝的根本原因坚定地预言只有中共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农村的唯一希望和出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意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体现为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一理论在建构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嬗变;这一嬗变是由《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恩格斯晚年书信所承载的,它构成了建构科学而完整的社会意识理论的思想基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历史唯物论和方法论上.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论述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特别是十八世纪以来,法国唯物论者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唯心神学及封建制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但综观其总体的机械性与形而上学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驳倒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潮,更无法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历史赋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论丰富的资料,生产范畴的恰当引进,成为该理论形成的理论前提,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所揭示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论不竭的动力,也是新时代研究的无限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