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晖 《武当》2004,(1):13-14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学与教的生命链具有学科特殊性。两股链在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联结下,形成双螺旋上升的结构形态。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素由四个极点与四段生命链构成。四个极点分别是学的极点、教的极点、学生极点、教师极点。四段生命链分别是:教师的制约段、促进段和学生的上升段、回落段。学与教的双螺旋结构的展开与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1955年4月Watson等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是人类揭示生命奥秘的划时代事件。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今年是这个伟大发现的50周年,世界各地将以不同方式进行庆祝回顾50年来科学界对生命奥秘探索的成就展望今后50链可能的发展、本文对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度典的Web资源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入探索适应智库研究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智库任务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文章从专业智库组织管理团队的视角,基于对智库研究特点的基本认识和智库项目管理经验,深入分析了外循环体系和内循环体系下的智库项目研究和管理特征,从建平台、促融合、重储备、组队伍、优转化、强集成等方面提出推进智库任务组织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中安排了学生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各种性状皆与基因密切相关。然而,不同物种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却又绝对不会完全相同。一个高等生物的个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含有相同的DNA遗传信息,但是它们却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基因时代,人们自然不会忘在生命科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这一发现对人类了解自身,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的这些本质问题的重大意义。眼下,一些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私人手稿和信件,再次揭示了科学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它至少会使我们对科学研究和发现有更为深刻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很多教辅书对基因突变时间和原因的总结为:基因突变是由于间期DNA复制出错引起的。所以学生会认为基因突变只是在间期发生的,这样的认识是否准确呢?1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DNA是一个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这样,一条链的碱基限制着另一条链的碱基,碱基不能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2.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DNA双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有规则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