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王夫之对宋仁宗以后的台谏制度提出尖锐的批判,深锐地觉察到宋仁宗将御史台与谏官合二为一对后世政局的影响。王夫之将明亡之原因归于明末党争,并将党争之根源归结到台谏制度,进而提出"环相为治"的观点。王夫之仍没跳出传统的政治史观,其史论彰显着古代政治观中的权力制约原则。  相似文献   
2.
叶玉琴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17-20,24
通过阐析晚清立宪改革中,台谏中人的许多奏疏是围绕着变封建体制为君主立宪体制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指出谏议的内容、性质明显带有近代议会民主色彩、资本主义倾向。台谏中人从君主立宪的角度去维护皇权,当他们看穿清廷假立宪时,群起抗争,掀起台谏风潮,在社会上造成积极影响。他们是一群代表统治阶级中下层拥护、参与宪政改革的中坚力量,应给予恰当的地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元祐时期,当政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提出“调停”之举,进用熙丰新党。对此,以台谏为主的官员从君子小人之辨立论,进行了强烈抵制,致使“调停”政策难以实施。这一过程加剧了新党和旧党之间的仇怨,也扩大了旧党内部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何非 《大观周刊》2012,(6):29-29
谏官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基本架构的一部分,它是君主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到宋代时,谏官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封驳权开始弱化,弱化的封驳权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出现了台谏合一的现象。谏官出现流变最本质的的原因在于君权为了独大必然会不断分化控制相权,谏官实际成为皇帝控制相权的工具,这是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朋党之争与宋代政治息息相关,且贯穿了整个大宋王朝的政治发展史。仁宗时期的党争是宋朝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党争,对后来熙、丰时期的党争产生了较大影响。两宋时期,随着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也进一步发展。宋真宗时御史台与谏院合二为一的趋势逐渐形成,这使得宋朝台谏的职能远远超过了唐朝,面对党争——宋朝政局动荡的最直接反映,台谏在党争中的作用亦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台谏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早在上古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它的萌芽,经过长期的发展,隋唐时期台谏制度已臻于成熟,而在随后的宋代,台谏制度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岁月。在这一时期,由于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和政治生态平衡势态的形成,台谏制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运作空间,其对君权和官僚集团的监督和制约都有所加强,从而推动了宋代相对清明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其历史经验能够为我们完善当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有宋一代,总结唐末五代君弱臣强之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弱臣权,加强皇权。不仅避免了骄兵悍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痼疾,而且有效地遏制了文臣,特别是宰相的权力。其中独特的台谏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宋初年,秦桧执政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间,他利用种种手段,使台谏官成为效忠于自己的“耳目之官”,台谏系统也就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也没有起到监察百官的作用。而且,由于其破坏,也使南宋初年的政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生平事迹时见言人人殊。在全面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王鹏运奏折》为主,结合其词作及其他相关记载,对王鹏运近十年任职台谏生涯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澄清若干事实,勾勒出一代词宗王鹏运作为一名正直爱国官吏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台谏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监察制度,虽早已有之,但其完备成熟并在政治上产生重大之影响则是宋朝,而宋朝又以仁宗朝最为关键和典型.因为仁宗过于重用台谏,“唯言官是听”,纵容风闻弹劾,使以言事为职责的台谏逐渐蜕变为以攻讦捃人之阴私为能事,这给仁宗朝乃至整个宋朝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