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宪章录>是明代薛应旂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颇高.该书通过原文照录、剪裁融合等方法,广泛征引<实录>、<宝训>、野史笔记及口碑史料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7,(10):81-82
《新闻记者》月刊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林帆先生《〈史记〉与"报告文学"》一文(下面简称"林文"),文章的大意是,通过《史记》与报告文学的类比,认为新闻(林文将新闻通讯视为"报告文学")的写作也可仿效《史记》,采用文学的笔法。我读后觉得文中的许多提法与意见,颇有商讨的必要,现在就来逐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戴名世存世的文章,以史论、传记、游记、书序为主。这些文章,一方面体现了作者著史立说理想追求,带有一定的史家意识与学人特色;另一方面,亦不乏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性倾向和个性色彩。这一特色,体现了清初散文创作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相互影响。《南山集》案后,散文创作的学术化倾向加强,而文人风骨尽失。以此案为标志,清代散文创作日远离明代轨迹,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课堂的主角是你们,我今天只是一个主持人,作为主持人,我宣布高一3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读书汇报会现在开始。根据标题关键词“万方多难”“成就”“诗圣”,我们已商定读完本文后汇报6个方面的内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坎坷铸就不朽人生、沉郁顿挫终成诗史、人格魅力光照千古、生命姿态凄美史册、深情回眸再诵经典。一、风雨飘摇的唐王朝1、教师导语:你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炎黄子孙无法言说的美丽与哀愁;开元盛世的光芒照亮了云彩的记忆,是安史之乱惊醒了你繁华  相似文献   
5.
史笔和文笔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周密的笔记中体现得都比较充分。史笔体现在著史的自觉意识、史料的谨慎择取、史评的客观公正等方面,文笔体现在文字的清质华瞻、记人叙事的形象生动以及表情达意的委婉邃深等方面。周密充分运用了史笔和文笔两种笔法,既保持了史家之实录精神,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体现了史家兼文人的个体特点,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笔记创作中笔法运用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小说有多个题名,它们在《凡例》中出现的顺序与在第一回交代其由来时的顺序略有不同。《凡例》中的顺序暗含作者攻守回环的太极笔法,且各题名有着文白雅俗的风格差异,暗藏了褒贬态度。在各题名的关系中,作者以“红楼梦”总括全题,以“金陵十二钗”指涉真事,以“悼红轩”关合“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且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一事透露了隐于文本背后的创作本事。  相似文献   
7.
著者对现实主义新诗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独到的阐析与推进,对新诗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进行史的梳理体现出史笔精神品质,并且在对新诗现实主义的代表现象和文本进行个案分析中,表现出美学审视目光的深邃。另外,该书脉络清晰,形散而神凝,是个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阐述史家、史笔、史乘入手,论述历史的真伪及其道德力量,指出以德治国,应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9.
黄梨州的史笔洋溢着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和斐然文采。它具有布局谋篇匠心独运、记人叙事简约传神、纵横议论鞭辟入里三大主要特点,其传人分别为万斯同、全祖望与章学诚。黄梨州之所以能成为清初浙东学派的开山鼻祖,与其史笔的才、学、识兼备,且各有得力传人推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围绕武警部队遂行党和国家重大集会、庆典安全保卫和处置重大灾情、险情等急难险重任务,推出“抗击汶川大地震启示录”“五环旗下的中国交响”“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的中国武警”“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一系列专题策划报道。这些专题策划气势恢宏、内涵丰富、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不仅从武警部队党委和武警官兵的视角对这些历史性事件予以充分报道.而且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细节的揭示.生动展现了武警官兵为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奉献的生动实践。为引领和激励广大官兵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