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学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具有可塑性,而小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他们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另一方面,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老师给予及时、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曹杰 《成才之路》2011,(32):68-68
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教育学习的基础和起点。面对学生这个大群体,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获得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一、率先垂范,惩罚自己教育学生案例一:有一次,由于路上堵车,笔者上课迟到了5分钟,到场后看到学生依然在有序地练习,笔者很愧疚;集合后,笔者向学生做出了解释和道歉,并自罚20个俯卧撑,随即学生的掌声响了起来。(万立江老师提供)分析: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违反常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地理学科,缺乏外在的学习动力,或者学习中往往敷衍了事,导致成绩不尽人意。因为作业多、任务重或其他科目占用的时间稍多等问题,学生对地理学习尤其无心,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做法。一、通过诗词吸引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众所周知,大家都佩服才华横溢者,教师如果有广博的知识,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喜欢这个教师教授的学科,中学生风华正茂,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学富五车,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激发大家群情踊跃,必然能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对教师怀有一种崇敬之  相似文献   
5.
教育艺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因此,教育工作者无疑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手段与技巧。但是学问、艺术、技巧和方法并不等于科学,只有经过缜密的思考,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教育艺术是教育与艺术的结合,它既不是给教育戴上艺术的桂冠,也不是给艺术穿上教育的外衣,它既有教育的内涵,又有艺术的风采。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大有探讨研究教育艺术之必要。职业教育既具有一般教育的普…  相似文献   
6.
《师道》2009,(1):62-62
一般而言,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从这一视角观察“青少年不尊师”就不得不首先从教师方面寻找原因了。邢建辉在《中国青年研究》发文说,不容讳言.时下的教师不乏才高德望、令人肃然起敬者,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素质低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德才均不能胜任者。后者自然不能赢得尊重,反而会招采学生的鄙视。至此,似乎问题已有答案,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7.
唐文静 《师道》2009,(11):31-32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往往能够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进而影响其思想和行为,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延续终生。那么,具备怎样特征的教师才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不同的学生所喜爱的教师特征间有无差异呢?为此,笔者结合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部分中学生,得到以下资料。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园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经验少,决定了他们的“向师性”更强,更具可塑性。了解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回顾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班主任,要尽心尽力地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一、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呢?我总结了四点:首先,班主任要正学生,先要正其身。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向师性",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一次宿管老师向我反映班里有个宿舍的卫生状况太差。经过查问,  相似文献   
10.
高杰 《湖南教育》2013,(4):38-39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备课伊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逐一灌输给学生,却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这种灌输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表现在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引导越具体,学生最终的习作越接近教师的心理预期。因为向师性对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样的引导无疑是不可取的。根据小学生习作的规律,即语言的"吸收、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