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化学教学中几个技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列举了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包括环已烷椅式构象、卟吩环系和糖类Haworth式的画法规则;吡喃环速记法;立体构型确定中Z和E,R和S的助记法。这些技巧不仅简单,而且使用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发现了具有逆光致变色性质的螺吡喃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即在吲哚啉氮上连有极性基团,同时和吡喃环并连的芳环上具有强的吸电子基团.设计并合成了逆光致变色化合物1’-(2-羟乙基)-3’,3’-二甲基-6-硝基螺[吲哚啉-2,2’[2H-1]苯并吡喃].实验表明,用它配制成的逆光致变色油墨显示有很好的色度和耐疲劳度.  相似文献   
3.
制成了一种活性稳定、能有效抑制黑色素形成、且对皮肤无副作用的曲酸衍生物5-羟基-2-乙氧基甲基-r-吡喃酮。产物经元素分析、IR、UV、和^1HNMR确证为目标物,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氯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含有醛基的螺吡喃,一种方法是在原合成方法基础上对最后一步提纯过程进行了改进,较简便地得到了纯净的化合物;另一种方法是在合成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和阻聚剂直接得到纯度较高的化合物。简化了提纯步骤.两种方法中得到的化合物熔点都与文献值吻合较好.测试了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及荧光性.  相似文献   
5.
曼陀罗植株和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曼陀罗植株和果实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曼陀罗植株和果实中分别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曼陀罗植株和果实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58和68种化合物,其中只有19种成分在两者中都被鉴出,除6-戊基-5,6-二氢化吡喃-2-酮为它们共同的主要成分外,其它各主要成分在两者中同时存在的比较少.结论 曼陀罗植株和果实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利用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光响应超分子凝胶制备与性能研究的综合化学实验。通过螺吡喃与胶凝剂分子进行二组分共组装构筑了光响应凝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体系表现了很好的光响应性质,螺吡喃分子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光致变色现象,而且具有很好的可逆性,其对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为主联合化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恶性淋巴瘤5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吡喃阿霉素为主的联合方案的化疗。对照组给予阿霉素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连用两个疗程定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3.9%)较对照组(48.3%)有显著差异性(P<0.01),毒副反应治疗且较对照组轻(P<0.05)。:比喃阿霉素可作为治疗恶性淋巴溜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苯甲醛、2,3,4-三甲氧基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醛作为氨基保护基,对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氨基-β-D-吡喃葡萄糖加以研制.结果显示,试验的同等条件下,只有用4-甲氧基苯甲醛保护成功,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详细综述了一些用于制备分子尺寸器件的化学策略的设计、发展和演示。其设计思想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光诱导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构象变化,以及超分子原理,分别将2个信息量丰富而结构又比较简单的四硫富瓦烯和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与它们性质互补的不同组分集成在一起来构建功能分子器件,用于完成快速的数字处理和传输。首先凭借四硫富瓦烯丰富的电化学性质,大量的D-A-D超分子和环轴烃分子已经被设计并成功合成。时间分辨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些D-A-D超分子发生分子内的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进行有效调控。STM研究则首次发现并开辟了环轴烃分子在纳米记录和高密度信息储存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独特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能力去设计超分子组合,并通过光和适当的化学试剂来控制这些组合的吸收、荧光和导电性质的方法。根据这些组合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的分子开关、逻辑门和分子回路。最后,展示了用于设计合成新类型开环结构稳定的荧光螺吡喃分子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 (Z)-6-D-B-D-吡喃葡萄糖基-6,7,3 ’,4’-四羟基橙酮,即海生菊苷(maritimet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 ’,4’-四羟基橙酮(Z-6-O-(6”-propionyl-ββ-D-glucopyranosyl)-6,7,3 ’,4’-tetrahydroxy-auron)Ⅲ,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4-O-(2”-O-acetyl-6”-O-p-coumaroyl-β- D-glucopyranosyl )-p-coumaric acid)Ⅳ,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结论 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Ⅰ,Ⅱ,Ⅳ,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